怀旧 | 旧时苏州老发头的那些过冬神器

苏州人冬天都恨不得窝在被子里不出来,冬天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起床靠毅力,出门靠勇气,小风一呲打喷嚏,天天挂着大鼻泣。

冬天人们考虑最多的可能就是如何让自己更暖和,老苏州人小时候,家里没有空调,没有小太阳也没有暖宝宝,可也这么挺过来了。

其实,冬天取暖保温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多,旧时有火炉、汤婆子、浴帘,一起来看一下吧。

煤炉

老发头的冬天就爱围坐在煤炉边上,谁喊也不离开。煤炉有的烧煤球,有的烧煤块,那是一种不同于暖气的温暖。

优点:一炉多用,可以烧水、炒菜,火炉热的时候还可以烤红薯、烧花生。

缺点:需要通炉子加煤,除煤灰,使用不当易造成居室内一氧化碳中毒等危险。

妈妈牌毛衣

这个不用过多解释吧!小时候时常羡慕别人戴的比自己妈妈织的好看呢!现在年轻的妈妈们很少有人会织了!

优点:品种颜色图案多样,妈妈还能帮孩子量体定制,佩戴更服帖

缺点:容易勾丝,不耐磨。

棉袄棉裤

老发头的棉袄棉裤都是姥姥、奶奶一针一线缝的,穿上身可暖和了。老苏州过冬,必备大棉袄和棉裤。

优点:棉花纤维的小空洞、有许多空气,阻止人体里发出的热量跑到外面去,所以穿棉衣暖和。

缺点:比较厚重,不太轻便。

汤婆子

说起“汤婆子”,90后、00后可能没有印象,但对于70后或者80后来说,“汤婆子”必然不会陌生,它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它总会暖暖地躲在被窝里,让小脚丫子一夜都不受凉。

优点:经久耐用,保温时间长。

缺点:笨重,不易携带。

热水袋

热水袋那特殊的胶皮味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了,灌满热水,盖子拧紧,然后扔到被子里,等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被窝里暖暖的好舒服。

优点:热水袋体积较小,携带方便,取暖效果好。

缺点:橡胶易老化,热水流出来不仅容易烫伤。

注意事项:家长最好在小孩睡觉前放入被窝暖床,睡觉时取出,避免被小孩子踢到,造成热水袋破陋烫伤。

怀炉

小编小时候就用过,每天上学前妈妈会烧热一块小煤球,夹在怀炉的保温棉里,装进配套的袋子里给我带着取暖,可以放在兜里、揣在怀里、捂在手里等!

优点:保温时间长,怀炉每次保温5小时左右,温度可达60度以上。

缺点:保温棉时常要更换,使用煤球不环保。

烤地瓜

老苏州冬天的暖手神器,尤其爱吃烤得流油的红薯皮!

优点:既好吃又能暖手,一举两得。

缺点:来路不明的铁桶烤炉烤出来的红薯,其卫生难保障。

脚炉

除了暖脚,老苏州表示他们小时候还在里面煨过黄豆和蚕豆,还能放爆米花,黄豆……据说很好吃哦。

优点:造型敦实,重心低,即使不慎踢绊到,也不易倾覆。便于搭搁腿脚,受热面大,烘烤时更为温暖。保温性好,即使炉中炭火烧得再旺,也不会烫坏衣物。

缺点:脚炉的体量很大,炉壁也厚实,搬挪不方便,烧炭火不环保。

棉鞋

现在还能穿到亲人手工做的棉鞋的人,都是幸福的哦,被人呵护着的感觉想想都温暖。

优点:老棉鞋结实又暖和。

缺点:棉鞋底磨久了,容易滑倒,而且开车穿棉鞋也不好,现在外面的棉鞋只能穿1年左右,第2年就没那么暖了。

浴帘

以前冬天,没有先进的加热设备,寒气逼人!洗澡一直是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

优点:浴帘确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聚拢足够的温度。

缺点:不使用的时候比较占地方,而且卫生间潮湿易霉变,易滋生细菌。

棉花毯

小时候妈妈在冬天来临之前,都会找做棉被的弹一床厚厚的棉被。

优点:蓬松而且保暖性极佳,很多老人就喜欢棉被盖在身上那种踏实温暖的感觉。

缺点:又厚又重,已经不怎么盖了。

(消息来自微信公众号:苏州情调)

【最江苏】:第一时间发布、解读江苏最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动态,用原创荡涤纷杂,用思想解读资讯,用情怀传递观点。

※欢迎关注“最江苏”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uijiangsu)←长按复制,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