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的呀,却找不到父亲了。突然,我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我赶到大叔家一问,果然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不可,还说,自己还能动,不想增加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钻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看走近的我,笑了,打着招呼。深深的皱纹在黝黑的脸上舒展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中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躬着前行。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有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柔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父亲啊,父亲!

⑥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⑦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⑧静静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美得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暖和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心里霍然盛开。

【小题1】阅读短文,将①—⑦段的故事情节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回到家,父亲不在→_______________→回到家,父亲在剥棉花时睡着了。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③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
【小题4】请谈谈你对题目《棉花里的父亲》的理解。
_____________
22-23六年级下·河南南阳·期中
知识点:记叙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课外阅读。

时间

①每早起来,就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躺在床上,好像什么也没有做。记得幼年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又回来了,直到鬓边有了白发,才蓦然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

②于是,问自己: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8月中,在美国一小镇,拜访一位84岁老学者,在他那狭窄的厨房里,我向他倾诉内心的困扰。

③他说:“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④我说:“是的 ,我在尽力,但是我已浪费了几十年。”

⑤他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物竞天择论》;奥本海玛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了家务和孩子忙,浪费了时间,也能发现镭元素,而又把孩子教养成科学家。”

⑥我大喊:“这些人都是人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⑦“你有权评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⑧“但是,我年纪大了。”

⑨“我70岁那年,拟定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我和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⑩“你那位年轻朋友呢 ?” 我问。

“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对他来说,这10年,应该是黄金年龄,想必有很不错的纪录。”

“没有,他承认过去的10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为什么?”

“依旧熙熙攘攘、推推挤挤的生活,1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我呆了。

【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如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位84岁的老学者说一个人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他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
【小题3】文章③至自然段最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B.语言描写C.神态描写
【小题4】“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这句话里的“交白卷”该作何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我和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计划,他笑了笑。”你知道年轻人笑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这“当头一棒”警醒了作者,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显微镜的诞生

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已经发现了玻璃珠的诸多功能,其中一项是放大作用。

在一个空气清新、阳光和煦的早晨,一位科学家来到园子里散步,他尽情地享受着清晨的愉悦,不时抬头看看栖息在树枝上的小鸟,聆听着悦耳的鸟鸣声。园子里正是百花争艳的时候,他不禁去闻鲜花的芬芳。陶醉片刻,他睁开了眼睛,猛然发现透过露珠,下面的叶子显得比正常的大得多。他马上找来了一些透明的物体,包括玻璃,发现带有曲面的玻璃和露珠一样也有放大的作用。

基于这个发现,人们开始利用玻璃制成放大镜,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此外,玻璃还被制作成眼镜,帮助人们提升视力。

显微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商查理艾·詹森发明的。

荷兰的眼镜制造业发达,查理艾·詹森就是这个行业中的一员。由于业务需要,他对玻璃镜很有研究,在使用透镜制作眼镜之余,他经常研究透镜的性质。

一天,查理艾·詹森将两个不同的透镜重叠在一起,透过这两块透镜,他万万没想到,地上的蚂蚁居然有狗那么大。这激发了他丰富的想象力。

查理艾·詹森把较小的一块透镜片装在一个小铁桶中间,把较大的透镜片装入一个大的铁桶,分别固定住,随后把小铁桶放进大铁桶中,使它可以在大铁桶中自由地上下移动。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调节两块透镜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物体的放大倍数。

詹森的这个发明被称为“魔镜”,而实际上这已经是“复式显微镜”的雏形了。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显微镜是由______的一位眼镜制造商_________发明的。
【小题2】显微镜是在什么背景下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