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是发生在棉花开花结铃时期的一种现象,不仅能够导致棉叶过早脱落、棉株死亡,还常常造成棉花减产20%以上,给种植棉花的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棉花早衰是什么原因呢?棉花早衰该如何防治呢?

一、棉花早衰原因

(一)品种因素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品种本身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较差,因棉株维管束阻碍养分水分供应,导致早衰严重发生;②选择了早熟品种又过早播种容易早衰;③结铃性强的品种结铃早且集中,由于生理负荷过重而出现早衰;④一些品种具有茸毛较多的特性,因受盲蝽象为害较重,破叶较多、叶片光合效能差而早衰(据《中国棉花抗虫育种》);⑤棉花品种之间抗早衰能力强与弱,与各品种在生长后期叶片种含“活性氧自由基清除酶”高低有关。

(二)病害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

①多年重茬连作导致土壤中枯、黄萎病大量积累,如果又种植了抗病性差的品种,早衰往往发生较早且较重。特别是遇降雨多、雨量大的情况下,由于病害的突发蔓延,直接导致突然暴发性早衰。据初步调查,因枯、黄萎病导致的病变性早衰所占比例达1/3以上;②由于棉农不重视钾肥的使用、土壤中缺钾较严重,容易发生红叶茎枯病致衰(注:该病是由于缺钾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其典型特征是叶子突然变红、但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的叶柄变软);③棉花生长中后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往往会突发角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疫病等病害侵染叶片,因叶功能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引发早衰。

(三)施肥因素这方面包括5个问题:

①施肥不合理、养分不均衡;部分棉农“图省事、贪便宜”的心理作祟,施用了一些低含量的复合(混)肥,结果是这些肥料由于有效养分含量偏低,且养分配比也不符合棉花高产的需肥特点,致使棉花因“营养不良”而早衰(注:特别是在2021年的尿素等肥料价格猛涨的情况下,许多农户采取少施氮肥或者使用“低氮、低钾”复合肥等,施用这样的肥料难免不让人忧心忡忡)。②不重视钾肥的使用;抗虫棉对钾肥十分敏感,特别是骤降暴雨后,缺钾棉田往往大面积突发早衰。③使用氮肥过量;据《中国棉花》报道,过量使用氮肥不仅可造成棉花徒长而形成“大棵性早衰”,同时也会影响棉株对钾素的吸收,诱发棉花生理性缺钾引起早衰。④花铃期缺肥;在开花期至吐絮期是棉花需肥高峰期,若此期土壤肥力不足,极易造成棉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失调,从而导致早衰。⑤使用有机肥偏少;当前,老棉区的棉田长期连作且忽视使用有机肥,从而导致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后劲不足,植株生长不良,多发生“早发性早衰”。

(四)水分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

①苗期土壤湿度过大;苗期是棉花根系生长的主要时期,如降雨过多、土壤湿度大、地温低,会造成根系发育慢、根层浅,如在生长中后期遇不良环境条件,极易发生早衰;②盛蕾期干旱;棉花现蕾后,如遇高温干旱,可使棉花发育进程加快,生长重心过早的由营养生长转向了生殖生长,造成营养器官发育不良、棉株弱小。特别是在后期水分供应不足,更容易发生“早发性早衰”(注:土壤瘠薄、养分不足的棉田尤为严重);③花铃期干旱;花铃期是棉花一生的需水高峰期(占总需水量的45%~65%),对水分特别敏感,此期气候干旱少雨会引起棉株代谢紊乱、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片功能减弱,且因干旱也会导致钾素的供应不足,棉株抗逆性减弱。如果棉株前期长势好,会引起“大棵性早衰”;如果干旱后连降大雨,则易形成“猝死性早衰”。

二、棉花早衰如何防治?

(一)选择优良品种

品种不好是早衰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因素,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生长势强、高抗病害、抗重茬、后期叶功能强的中早熟品种。

(二)适期播种

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播期的天气情况以及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水肥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播种期,一般适播期为4月15~25日。生育期长、结铃稍晚的品种可适当早播,生育期短、结铃多且结铃集中的要适当晚播。

(三)加深耕层

采用小机械进行深耕,提倡深耕20~33厘米,并且将化肥施入犁底,因土壤疏松、肥料深施,可促进棉花根系向下生长、向周围延伸,有利于棉花根系的发育和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但要注意,对犁底层是厚沙层,耕层以下有1层黏土的,耕翻深度以不打破黏土层为界限,以免加重漏肥漏水。也可采用小机械与大机械隔年轮耕的办法。

(四)严防伏旱 及时浇水

要加强棉田水系设施的配套,提高调蓄排灌功能,为棉花的正常生育创造高标准的水利条件。棉花虽为耐旱作物,但为了防治棉花后期早衰,取得高产,在6月中旬棉花初花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浇水后深中耕,以促进棉花根系下扎,增强其抗早衰能力。

(五)整枝与化控

对于有腋芽和顶芽生长的棉田,要及时去除腋芽,或用甲哌鎓进行化控,防止嫩芽、嫩枝与棉铃争夺营养,以保证棉花正常落黄不早衰。在化控过程中应遵循“早、轻、勤”的原则。生育期化控5~8次,分别在子叶期、2~3片叶期、6~7片叶期、10~11片叶期、13~14片叶期和打顶后进行,甲哌鎓用量可根据当时的苗情、水情、气候等环境条件确定。化控能塑造理想的株形,使棉花正常稳健生长,增加新叶数量。

(六)科学施肥

要施足基肥,增施磷、钾大量元素和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避免生理性凋枯早衰。化肥应按照“稳氮、增磷、增钾、补微”的原则,施足基肥。蕾期要适时适量追肥浇水,现蕾后,及时补充磷钾肥。此期要防旱涝、防脱肥。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水的高峰期,要注意增施钾肥,提高棉株的抗逆性,养根保叶防早衰 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始终要注意保叶养根,促进发根,以延长根系供水供肥的功能期。抗虫棉的营养枝,一般少而弱,整枝可只打顶心,尽量保留营养枝,增加营养面积,以利其制造更多的养分,促进植株生长。还应注意开花后不宜深中耕,以免伤根引起早衰。

(七)科学使用农药

前期地老虎、蓟马、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中后期伏蚜、棉叶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红叶茎枯病、枯黄萎病等病虫害,往往发生为害较重,若不科学用药防治,易造成棉花早衰。因此,要充分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尽量减少喷药次数;要选用对棉花不易产生药害的农药,不要喷洒高浓度农药,以免伤害棉花叶片。采取上述科学使用农药的办法,有利于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棉花后期早衰。

(八)适时揭膜

适时揭膜能增强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揭膜时间以6月下旬为宜。揭膜后要结合中耕、浇水、追肥、培土,以促进根系深扎而发达,使棉株生长茁壮,防止表土龟裂断根引起蕾铃脱落。

(九)回收残膜

地膜覆盖栽培的棉田,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层残膜量,因此,在犁地前要采取机械和人力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残膜回收,犁地后结合平地再次回收残膜,做到回收残膜率在90%以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