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80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是亲吻大地的云

张钧博

①我总觉得,姥姥家的棉花田,真像是一朵辽远的云。仿佛那燕儿掠过的天空是面镜子,把那上面的云儿,都映到人们的手边了。

②这片地,不过一亩多,种棉花的时间却比我的年龄还大得多。姥姥回忆,还在生产队里的时候这一亩多地就长起了棉花。当时分完口粮地,恰好还剩东坡的一块闲地,便分给了姥姥家。然而,东坡没水井,土也是松松散散,肉眼看见的荒凉。姥姥无奈地笑笑:种棉花吧,就当天爷爷把云彩给咱带手边儿来了。

③当时姥姥姥爷刚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生产队长欺负姥爷是个小年轻,时常是一天卖力流汗下来,十分的工分只给结六七分。姥爷气不打一处来,要和队长理论,姥姥拉住他:谁叫咱们刚成家辈分小呢,说不定是他嫉妒你身子壮呢。姥爷听了哈哈大笑,继而也就消了气。

④我时常想,姥姥温和的脾气,就仿若那蓬松的棉花,生活的苦难刚刚碰触,就立马被她的温和所包围了。而每一朵棉花,都是天际的云在亲吻大地,姥姥就像那云一样,拥有柔软、豁达的心境。

⑤姥姥家的棉花田里一年能收三四十斤棉花,姥姥手巧,棉花晒干后,用弓子打成绒子,蓬蓬的,手感好得很。打好的绒子,有的做被子,有的做棉衣,再取极少的一丛,拿去点煤油灯。原本无人认领的荒地,竟也被姥姥种出棉花,给贫瘠的日子点缀上许多温暖。

⑥姥姥是极爱孩子们的,听闻邻居谁家的孩子出生了,便取些棉花,做成一双漂亮的虎头棉鞋,两只虎眼精神得很。邻家的大娘总是乐呵呵地收下嘴里不住地念叨:真好,真好。

⑦先前过年,日子总归不如当今好,但即便再拮据,姥姥总是要给母亲和舅舅一人做上一身崭新的棉衣,让他们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也能(方言体面之意)得不行。这些带着姥姥体温的棉花,为原本灰暗的生活织上了一层云,点上了一盏灯。

⑧再后来,生活逐渐好起来,姥姥姥爷已多年不种地,但那片棉花地却依然留着,姥姥说:年纪大了,多了种不动,这一亩棉花,权当活动手脚吧。

种棉花哪里是活动手脚这么简单的事?我偷笑。怕是姥姥忘不掉过往,忘不掉那段拿着棉花织成云朵,拿着生活的苦难织成笑靥的日子;忘不掉那段即便有大涝大旱,收成惨淡,也强打起微笑与家人一起对抗苦难的日子。抑或者,姥姥自己就是一朵亲吻大地的云吧。

⑩每一朵棉,都是心怀悲悯的云,在亲吻大地。它们长在麦稻不亲的荒地,默默地消磨着这片大地的苦难,为它带来生机和希望。

(刊载于2021.4,人周刊网)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事中以物——棉花为线索贯穿全文,并暗含着对姥姥的理解和爱。
B.文中的“棉花”既是实指田地种植的棉花,又象征着姥姥柔软、豁达的心境。
C.第⑨自然段写“我”偷笑姥姥年纪大了,还以为种一亩棉花是简单的事。
D.文章语言充满诗意,既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又能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小题2】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时常想,姥姥温和的脾气,就仿若那蓬松的棉花,生活的苦难刚刚碰触,就立马被她的温和所包围了。
【小题3】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两点即可)
【小题4】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棉花是亲吻大地的云”好在哪里?
【小题5】请结合文章主旨,理解第⑩段文字的深层含义。
21-22七年级下·福建宁德·期中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小题1】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
(2)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
【小题2】“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这两句话是作者在强调什么?
【小题3】“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小题4】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寸草如何报春晖

刘建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静夜读到孟邺的《游子吟》,心弦倏地紧紧抽搐了一下,母亲单瘦的身影随即浮现在眼前。

②母亲年近花甲,独居在四十里外的乡村。她每天的生活,不必细想,我都能感同身受。对于她这样一个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农村妇女而言,田地就是她的生命,不错动等于浪费美好的生命时光。我曾屡次劝她要多加休息,她却总是淡然一笑:傻孩子,只有歇出病,哪有累出病来的道理。

③作为儿子,我能再说些什么呢。

④那天清早,原本说好了回家帮地收割油菜,而且我也做好了动身准备。结果临行前,她打来一个电话,说:儿子,油菜用收割机收割了,花不了多少时间,你就不用回来了。我赶紧说:那我回来帮你搬送一下吧,省得你一个人忙不过来。”“不用,不用,就这么点油菜,我一个人足以应付。说完,她立马挂了电话。

⑤其实,我心里知道,收割机只是一个托词,油菜还是地亲自动手收割,只不过她怕从小身单力薄的我受累,所以才这样说。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她一个人在宽阔的田野上,弯着不再灵活的腰,迈步着不再稳健的步伐,踉踉跄跄地向前,收割着一垄一垄的油菜。一滴滴浸满苦涩的汗珠,从她苍老憔悴的额角滑落,落在青黑的泥土块上。顿时,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滚儿。

⑥上周末,我打电话给她,问起家里的稻秧有没有插完。她一听,急忙说道:就这一亩多地,我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你路上跑来跑去多不安全。好像生怕我要回来帮忙。我回来给你做做饭啊。"我以退为进。"真的不需要,好好忙你的工作,我这里你不用担心,我早就备好了一大碗的粉蒸肉,香喷喷的,吃得好,饿不着……她噼里啪啦地说道,根本不给我再说话的机会。

⑦其实,我也知道,她种的田地有好几亩,每天的伙食,早上吃几个馒头或者一点稀饭,中午和晚上则吃点自家的腌菜冲饭,间或炒上一个自家菜园子种的蔬菜而已。一想到她那么艰辛地劳作,却还舍不得给自己做一顿像样的饭菜,我的心像被一根针扎了一样。

⑧其实,我还知道,她的身体这些年开始出现了毛病。颈椎痛、腰椎痛、肩膀痛,一大堆的痛,令她白天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夜里又辗转反侧、难以成寐。作为儿子,我又能再说些什么呢?

⑨有人说,世上有一个人会身兼数职,任劳任怨,而且从不索要报酬,那就是母亲。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那就是母爱。是的,我的母亲,是我生命中最无私最爱护我的人。她为了我,什么样的累,什么样的苦,都会一个人扛着。

⑩那年夏夜,我突发高烧,整个人全身抽搐,虚汗直冒。母亲见我这个样子,不顾路途颠簸,连夜把我送往镇医院。到了镇医院,她几乎带着哀求的语气,请医生赶紧给我检查、用药。等医生为我检查完输了液之后,她又一直陪护在病床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等我病愈出院,她整个人瘦了一圈。

⑪那年中考,我名落孙山。当我趔趔趄趄地回到家,母亲从我慌乱的神色里,早就看出了其中端倪。她轻轻地走向了我,又轻轻地抚着我的脑袋。面对她温柔的目光,我不由得号啕大哭。母亲顺手把我搂入怀里,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着,一边轻轻地为我抹去眼泪,直至我渐渐止息了哭声……

⑫有一年春末,母亲听说我要在县城买套房,二话不说,立马把家里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三万元钱送了过来,让我终于凑够了首付的费用。为了帮助我还十万块钱的房贷,从此她每天早出晚归,替人家干农活挣钱。多次因中暑,被送往村诊所打吊针……

⑬写到这里,我再也控制不住,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这就是我的母亲,________。

(节选自《青年文学家》,2022年4月26日,有删改)

学校校刊开设“至爱亲情”栏目,老师推荐了文章《寸草如何报春晖》。
【小题1】文章围绕“母亲的爱”,写了与母亲有关的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回答。
【小题2】母爱于无声中见伟大,于细节中见真情。古往今来,刻画母爱的内容无不感人肺腑,撼人心魄,请你从文本中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进行赏析。
【小题3】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好的结尾需要与文章整体思路、行文风格、整体意境一致,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写文章结尾横线处空缺的内容。(不少于50字)
【小题4】“至爱亲情”栏目中设置了“美文美语”“人物赏析”“素材品读”三个专题,请选择其中一个专题,为本文写一段鉴赏语。(不少于150字)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喜鹊在枝头

魏丽饶

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市郊的一家壁纸厂。下车后才发现,这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道路两旁是山,山后面还是山。按照导航提示,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

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             )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⑤“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             )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⑨“看鸟。”回话的同时,我不舍地收回视线。一位老人,从树林里走出来。从他臂上戴着的袖章得知,他是这片山里的防火员。

⑩老人(             )早看出了我的心思,便从树上的柿子说开去。原来,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⑪“为啥?”

⑫“留给鸟儿们过冬。”

⑬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⑭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⑮人类的友善,让鸟儿亦通人意。刚下车我便得到一只喜鹊的陪伴和热情,该是一种幸运,也许它正将我引向一帆风顺。

⑯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姑娘,尝尝?”

⑰我迟疑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

⑱“尝一个。不然您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⑲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6日)

【小题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几乎       似乎       大概B.似乎       大概       几乎
C.似乎       几乎       大概D.大概       似乎       几乎
【小题2】仔细阅读第③—⑦段,完成下面的内容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放慢脚步减轻动静,“我”生怕吓走喜鹊→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遇到喜鹊,“我”明白了它的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
【小题4】第段内容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
【小题5】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选文内容,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

韩国北部有一个柿子园,农民们总会在枝头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给这些精灵。一些游人经过这里时说,这些又大又好的柿子,不摘真可惜。农民们则回答,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留在树上的柿子吸引了许多过冬的喜鵲,直到春天也不肯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