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工匠素描
张荣权
弹花匠
弹棉花做被胎大抵是入冬之后的事,袁师傅弹棉花一年忙到头。嫁女儿陪被子少不了棉胎,弹棉胎首选袁师傅。
袁师傅个子不高,敦敦实实,不爱说话,吃饭非常简单,雇主当然喜欢。更主要的是袁师傅的“生活”好,他弹棉花真是四两棉花八把弓——细弹细弹。他弹得细,做得匀,网纱密,棉胎就不一样。袁师傅有项绝活,叫走纱盘。一般弹匠手拿纱盘,围着初弹蓬松的棉胎压一压,这样力不到位。袁师傅能站到纱盘上,背着双手,鼓动腰肢,一点点地从这端扭到那端,再从那端扭回这端。这样棉絮互相咬得紧,棉胎不会出破洞。袁师傅网纱前还会做一件事,他会用红色棉纱在白云似的棉胎上摆一个双喜,或一个如意。高兴时,他会做一朵花,红红的花瓣,黄黄的花蕾,绿绿的茎叶,很好看。这似乎就是他的品牌。老年人晒被胎时常拍着老棉胎教育晚辈,你看袁师傅做的东西,我都盖了30年了,还皮板似的。何以记得是袁师傅做的?喏,他摆的花还在盛开。
袁师傅的棉花锤黄灿灿的,像从油漆中刚刚捞出,锃亮锃亮。常年劳作,他的背有些驼,好在他的儿子承继了他的这门手艺,街坊四邻叫小袁师傅。
补锅匠
这是一门彻底消失的手艺。
过去人烧大灶,用大铁锅,有个小眼或小缝舍不得扔,就要找补锅的。临泽镇当时好像就一个徐姓的补锅匠,他高高的个子,正常保持一脸微笑,挑一副担子,常常一步一晃地在街巷中慢慢行走,口中吆喝着:“补——锅——来!”遇到有人招呼,他就放下担子,拿出自带的小板凳做活。
补锅匠补锅分火补和生补。生补简单,在破损处打几个巴子,用石灰一类的东西在锅背面再抹一下就成了。火补要生炉子化铁水,用通红的铁水把小眼堵上。火补难度大,收费高,但效果好,也漂亮。
补锅匠补锅之外,还补碗。修补破损的碗不叫补,叫“锔”。为什么叫“锔”?说不清楚。锔碗需一项特殊的工具——金刚钻。钻非常精致,使钻的时候,发生轻细的呜呜声。钻头下不断涌出水和磁粉,很好玩。小时候,我们形容这种声音叫“吱咕吱”。于是就形成俗语——金刚钻“自顾自”。匠人在钻的地方放上同样很精致的锔钉,让它与好的部分钩连起来,还要用小锤在钉处轻轻敲打使之牢靠,这样,破损处就补好了。
补锅匠还补盆、坛、缸一类大件,酱缸、水缸,大得能容数人藏匿,匠人大同小理地用特制的大锔钉将其锔好,然后在缝隙处洒上黑黑的粉末。数日后,这粉末会凝固坚硬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粉末就是铁屑,不知我们的前人怎么想到把铁屑锈蚀凝固的原理运用于民众生活的,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吗?
铜 匠
铜匠和汪曾祺小说《大淖记事》中的锡匠属一种类型。铜匠冶铜铸物,锡匠化锡成器。
临泽一带水乡的铜匠基本都有一条船,乌篷,以遮风雨。一家人生活起居都在船上,哪里有活做,船就泊到岸边,这种船临泽人称为铜匠船。
提到临泽的铜匠,绕不过一个翟师傅。翟师傅自然姓翟,他其他都好,就是这个无法选择的姓,不讨喜,临泽方言“翟”“贼”同音,喊他“老翟”有骂他“老贼”之嫌,称他“翟老”,似嫌不够,他才50出头。不要紧,老翟是个既随和又不失幽默的人,对于别人迟疑着叫他“老……”,他会一笑接口:不是“老强盗”,是老翟。于是大家就很释然。
老翟在临泽有名气不只是他的幽默,关键还是他的铜匠手艺出众。他做的东西漂亮,价钱又不贵。他会做的铜器很多,铜炉、铜盆、香炉、烛台、烫婆子、铜壶、铜勺、铜铲、铜锅等等,你能说出形状,老翟就能把它做出来。老翟习惯把做好的铜件一溜排摆在路边上,黄灿灿的,很夺目,很养眼。过去铜匠船靠岸,常用细线把铜勺、铜铲串好,上街叫卖。铜件相互碰撞,撒下一路叮叮当当的美妙音响,临泽人专为之造了歇后语,叫“卖铜勺充军——走到哪想(响)到哪”。老翟家的铜件不需要上街兜售,他的东西做得出巧,也结实耐用。再则老翟家也没有上街去兜售的人。
老翟在乌篷之下造就了三个孩子,老大是女的,长得实在漂亮。眼睛是黑的乌,白的亮,顾盼流光。皮肤不算白,但细腻。见人总微微含笑,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这女儿又特别聪明,学什么会什么,让她沿街卖铜勺、铲子,打死老翟也不干。老翟因为铜匠漂泊的原因,没有能够给女儿上几年学。在学校学得少倒不能说明女儿不能学或不肯学。她从小喜欢看老翟做铜匠活,稍长帮老翟做,到后来她就什么都能单独去做。她手巧,做事又刷刮,又干净。她做的模具老翟都夸好看。铜坯出来,她亲自精心打磨,弄得亮灼灼的。再后,老翟常常歇手在一边抽烟,铜匠活就全交给女儿了。女儿在做铜件的当儿,偶尔也做些锡器,锡比铜软,更好做。
老翟的女儿长大到该嫁人时,成了老翟的心思。女儿有一手精致活,人又标致,差一点的人家女儿瞧不上,好一点的,人家又看不上她。她毕竟是个做手艺的铜匠,还有她走路时无法掩饰有一点罗圈,这是长期在船上盘腿而坐的后果。
临泽还有一种人被称为铜匠,他们没有船,也没有冶铜的炉子与风箱。他们只管修锁、配钥匙。这类铜匠全部家当是一副担子。一头是筐,放小凳等杂物,一头是柜。柜有几抽,抽里放着各种型号的锉子、錾子,还有一把大剪刀;柜上有一个近一米的大锉。就靠这些,他们就能够解决锁钥上的任何难题。当铜锁广泛变成铁锁后,这类人就不再叫铜匠,而叫配钥匙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