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棉花脱叶中混搭的敌草隆、吡草醚、二甲四氯

其实在农药中,很多分类是看量的。

比如说,二四滴丁酯,一点点的量,百万分之一,那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但是达到50%就是除草剂,而且漂移上千米。


比如说,噻苯隆,0.5%的含量,这个含量就是调节生长的,但是到达50%~80%这个家伙就是落叶剂,喷完了,在温度高的天气,叶片直接落的光光。

所以,很多剂量在看喷多少量了,少量的就是一种作用,大量的就是一种作用。


我们在后期有很多农民购买的喷喷开,一喷速开,一喷白和上面的说法有本质的不同,一般情况下,添加的都是百草枯(禁用了),二甲四氯,敌草隆,吡草醚。

因为这些不属于我们重点的除草剂,所以就一锅烩了

一、前世今生

1、2甲4氯是由P.Pokrny于1941年研发成功的一个激素型除草剂2-4D丁酯后在1946年发现的。


至此标志着有机合成的第一类除草剂-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类的诞生

2、敌草隆是在1954年有美国杜邦公司发现


3、吡草醚是日本农药公司1988年发现的。



二、作用机理

1、二甲四氯

农业上用作植物生长刺激剂,防止番茄等果实早期落花落果,并形成无子果实,促进作物早熟,加速插条生根。也可用作除草剂

2甲4氯属苯氧羧酸类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药剂穿过角质层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各部分,在不同部位对核酸蛋白质合成产生不同影响,在植物顶端抑制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生长点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伸展,一直到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传导到植株下部的药剂,使植物茎部组织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异常分裂,根尖膨大,丧失吸收养分的能力,造成茎杆扭曲、畸形,筛管堵塞,韧皮部破坏,有机物运输受阻,从而破坏植物正常的生活能力,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2、敌草隆

敌草隆为取代脲类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和一定触杀作用。被植物的根和叶吸收进人植物体后抑制植物的光合作 用,致使叶面变黄,致使叶片失绿,叶尖和边缘褪色,导致植株因缺乏营养而死亡。最终死亡。敌草隆在低剂量的情况下可通 过位差及时差选择进行除草,而在高剂量情况下可作灭生性 除草剂。

3、吡草醚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触杀型除草剂。通过植物细胞中原卟啉原IX 积累而发挥药效。茎叶处理后,其可被迅速吸收到植物组织中,使植物迅速坏死,或在阳光照射下,使茎叶脱水干枯。

从理论上来说,这几个除草剂来说各有特点,作为后期脱叶的说法来说,敌草隆用量最大,但是大多数是和噻苯隆一起使用。吡草醚有催枯作用,一定要注意售卖的难易问题再考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