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棉花的历史+冷知识+趣闻

01
棉花做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早在两千年前就传入了中国。
当时,只有广西、云南等边疆地区用棉花纤维做织布的原料。
而在中原地区,人们引进棉花,只是为了欣赏,还没有认识到棉花的经济价值。
在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出版的《苏莱曼东游记》一书中,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记述道:
当时他在北京地区发现了有人种植棉花,但只是一种观赏性的植物而已。
《后汉书》记载:哀牢山“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 jì毛毡、渔网] 缀白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

可以看出,早在东汉时期,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哀牢人(傣族)已经开始纺织棉布。
《梁书》记载:“高昌国(今属新疆吐鲁番)……多草木,草实章如茧草,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也开始纺棉织布。
白叠子即棉花,纺织出来的棉布在古时候称作白氎[dié]、白叠。
02
棉花传入中国分为南、北、海上等三个渠道。
南路源自印度。

北路源自非洲。
经由西亚传至新疆及河西走廊地区。
海路源自美洲。
经由海上传至泉州。
直到宋元时期,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了棉花的经济价值,开始大量种植,并用来纺织布料,做御寒的棉被、棉衣的填充物。
棉花没有引进到中国以前,中原地区的百姓用葛、麻、蚕丝、羊毛等纤维纺织布料,制作衣物,以木棉、动物毛发填充棉被、棉衣、枕褥等。

宋朝时,才出现了“棉”字,此前只有“绵”字,“绵”即蚕丝结成的片状、团状物,用来絮衣被等。
史料记载:棉花在“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元朝初年,朝廷把棉花、绢、丝、布列为夏税的重要来源,设立木棉提举司,向百姓征收棉布、丝绸等实物,每年征收多达十万匹。
明朝时期,朝廷鼓励百姓大量种植棉花,甚至强制推行种植政策,大量征收棉花、棉布代替现金的赋税。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可见当时棉花种植、纺织棉布已经形成规模。
清朝末年,人们从美国引入棉花良种,广泛种植,逐渐取代了质量较差的非洲和亚洲棉花品种。
附:棉花趣闻
1. 蓝色牛仔裤是取材于棉花的。牛仔布这个词来源于法语,serge de Nimes,或者是“尼姆之布”,“尼姆”是一个法国城镇, 这个城镇由于其盛产面料著称。
2. 灯芯绒也属于棉花。这个词也源于法语而被大体上译为绳索之王。
3. 在18世纪英国女性曾被禁止穿着纯棉面料,因为纯棉当时被认为是带有色情意味。
4. 某品牌的纯棉内裤也曾被估价到1300美金一条。
5. 如果美国所有的棉花都只用来制作牛仔裤,那么总产量将超过50亿条。
6. 一捆棉花能够产出将近1217件T 恤或者是313,600张一百元的现钞。
7. 一个棒球能够用掉150码的棉花。
8. 棉花也是一种食品农作物。每年大约有2亿加仑的棉花种子油被用来生产食品比如薯条,黄油和沙拉调味品。棉花作为产品来说也是制作牙膏和冰激淋的原料。
9. 棉花=××,意思就是可以代替你想说的,但又不好意思开口的,亲密的话,像:你是我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