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秦,关注我们!

一把染了色的棉花,可以把人物、动物、花鸟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假乱真,你似乎能从画中小鸟微张的嘴巴听到“啾啾”的叫声,也能透过绵密的竹林,嗅到雨后泥土的芬芳。让过目者叹为观止。这是人们对陕派棉絮画的形容。

棉塑在中国传承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以棉花造型和成坯,再以针线经手工缝制、塑造、抽剪、刺绣、绘染、定型等多道复杂工序,辅以不同装饰、服饰于一体集成的软雕塑。它表现形式多样,既能表现民俗风情,又能集中反映时代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和观赏价值。

棉花,纯净、温柔、包容。让人想到身上衣、床上被、天上云。有一个人,却异想天开,以梦为笔,把棉花做成了一个柔软的艺术世界。

3月17日、18日晚间7点,FM106.6 AM693陕西新闻广播 《文化三秦》为您播出广播专题《从质朴生活到非凡艺术——访棉絮画非遗传承人许辉》,让我们在她的讲述中,走近棉絮画的匠心世界,感受朵朵棉花的奇妙“变形记”。

许辉,陕派棉絮画传承人之一,现任陕西省新丝路企业促进会棉絮画研究会副会长,2021年4月获聘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莲湖棉絮画项目指导专家,在1988年至2000年,用时12年向师父李福堂学做棉絮画,一把镊子、一瓶胶水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从2000年至今,她一直活跃在棉絮画创作、传承的一线;近年来,她在传统棉絮画的基础上,创新出纱影棉絮画、棉塑静物摆件等新形式的同时,也一直在做非遗的“守艺”和“传承”。

许辉接受采访

制作一幅棉絮画需要经过大小十六道工序,主要包括:选料、染色、制作、勾绘、装裱等。棉絮特别适用于花卉、翎毛类图画的制作。作画所用各种颜色的棉絮,是用上等长纤维棉絮,经活性染料染色后,风干、分层制成的。利用棉花的延展性制作半浮雕的画。

制作棉絮画,首先是先将棉花通过固色、水煮、凉晒等工序制作成各色彩棉,其次是制图、分解、剪样,通过铺、抽、拉、扭、扯、撕、捻、包等不同的手法制作,然后是背景处理、组图、加印、装框完成。

在棉絮画的柔软世界里,每一次接棒,就意味着要做出新的突破。作为第四代传承人,许辉将现代的油画、水粉画、水彩画、彩铅画等画种和棉花结合,尝试了更宽广的风格。并将摄影和棉絮结合,让棉絮画在写实领域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她采用骨线技法创作出的立体棉塑,相比于传统的棉絮画,她的棉塑作品更加精细、生动。无论是动物的眼睛、毛发,植物的枝叶、花瓣,都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过去,许辉曾把工作当成了兴趣去热爱,现在她又把兴趣转化成了事业去拼搏。无论手艺人的前路有多么困难,热爱焕发了专注,专注带来了价值感和幸福感。这是一切手工带给人生的奥义。三十多年来执着一事,许辉的匠人精神,让棉絮这种最普通的材质被点石成金,创作出了堪比苏绣的艺术效果,让观众大为惊讶和感佩。

许辉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制作经验,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将油画、水粉画、水彩画、彩铅画等与棉花结合,形成新的风格;将摄影与棉花结合,开辟棉絮画写实新领域。她将传统画框丢掉,以纱为背景,创作出唯美的双面纱影棉絮画,在技法上,开发出骨线技艺,使其脱离传统的单一纸胚定型工艺,使得作品更加变化多端,层次分明,惟妙惟肖。

3月17日、18日晚间7点,FM106.6 AM693陕西新闻广播 《文化三秦》为您播出广播专题《从质朴生活到非凡艺术——访棉絮画非遗传承人许辉》,欢迎关注、收听。

收听方式

方式二:起点新闻APP右上角点击收音机图标即可同步收听

方式三:学习强国平台搜索关注“陕西新闻广播”即可收听

方式四:飞扬FM搜索关注“陕西新闻广播”收听直播

以上均同步直播

素材来源: 奇幻植愈力碎米图文

编辑: 郭知凡 益 杨

责编:郭知凡

审核:徐 冬

欢迎关注

FM106.6 AM693 陕西新闻广播 文化三秦

【播出时间19:00】

下载蜻蜓FM \ 搜索 文化三秦 听直播与回放

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博搜索 陕西新闻广播

广告与商务合作:029-8522954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