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历史,无辜的“温暖宝宝”

棉花突然成了热搜,温柔的“棉花宝宝”心里苦呀—我就是安静的植物而已,这又是得罪了谁呢?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棉花,探究下为什么有人看它不顺眼呢?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被衣料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的地位其实并不高。我国历史上衣服的主要原材料是丝、麻和葛。从历史上看棉花的传入和种植主要有三种途径。

从北路传入高昌及河西走廊地区的非洲棉

非洲棉也叫草棉,起源于炎热的非洲。大约于公元3世纪前后传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高昌时期的吐鲁番墓葬里,发现公元460年北魏时期的借贷棉布契约,证明当时的高昌棉布已经很流行了。

在新疆民丰县大沙漠里的东汉古墓中,出土过棉织物,在吐鲁番晋代古墓中,更是发现精致图案的棉织品,穿布衣布裤的人俑,和炭化了的棉籽,应该是非洲棉籽无疑。

唐朝时棉花种植通过河西走廊传入黄河流域。唐朝韩鄂编纂的《四时纂要》有“种木棉法”的记载,这个“木棉”所织的棉布是珍贵之物。诗圣杜甫就有“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氍巾”的诗句,来吟诵这种珍稀物品。

宋朝时期,棉制衣服开始出现在百姓家中,棉花的种植和产量比养蚕有优势,加上黄道婆等纺织家的出现,宋朝末年,棉织品有了很大市场,传统的丝绸衣料受到巨大冲击。

到了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深受暖和的棉织品吸引,在浙江、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五省设立木棉提举司,专门负责征收棉花事务。公元1273年,元朝颁布《农桑辑要》,书中记载“木棉西域所产,种于陕右,滋茂繁盛。”证明当时提倡种植的就是西域所产的非洲棉。

此外,叶尔羌、喀城、和田等地很适合种一年生的非洲棉。《马可·波罗行纪》中就记载叶尔羌人棉产甚丰,喀城植棉很多,和田人还会织兰红相间的条纹布。

明朝时,棉花已经成为各地税赋的一种。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由于西北的棉花质量突出,明宪宗朱见深曾专门让西北各司把棉花作为贡品送入京都。

从西面印度河流域传入的亚洲棉

亚洲棉为多年生木本棉,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支达佛,发现了距今4500年的棉布标本,研究判断就是亚洲棉织出来的。

公元前500年左右,春秋战国时期,亚洲棉就经越南、柬埔寨等地传入中国。《尚书》中记载了用棉布做的衣服—卉服。广东番禺土话把棉花叫作“吉贝”,海南黎语“吉贝”也是棉花的意思,其实'吉贝"就是梵文棉花的译音。

汉武帝时期,珠崖太守会稽孙就用广幅布进献,广幅布就是用棉花织成的布,珠崖即今日的海南岛,证明当时海南岛人已经能够用棉花织布了。

亚洲棉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北部地区气温偏低,亚洲棉难以适应冬天寒冷。从西汉到宋代,经过长期的培植,终于研究出适合北方地区气候,一年生的草本亚洲棉,亚洲棉才得以在长江流域推广种植!

到了元朝,亚洲棉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作物,蒙古统治者们非常喜欢可以替代皮毛御寒的棉花制品。元代颁布江南税则,规定木棉和棉布可以作为为税收的实物。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把种植棉花作为国家战略,以法令的形式,强行推广种植棉花。田地超过五亩,就要种植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土地,棉花种植更要加倍!

宋末元初的棉纺织专家黄道婆,改革了棉纺织技艺,传遍整个江南。元、明、清三代600年间,江南成为棉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棉纺织业独步全国,更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豪言!

更更重要的是,这些棉纺织品大大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早期商品化和工业化,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都离不开被称为“棉花革命”的典型纺织行业。

从海路传入的美洲中部陆地棉

中国现在的棉花,多数源自与美洲中部的陆地棉。美洲印第安人距今5000年以前就开始种棉花。哥伦布到达美洲巴哈马岛时,当地人把棉线团赠送给濒临崩溃的远航船员们。

17世纪初墨西哥陆地棉引入美国,之后的200年里,棉花参与了世界上的诸多大事,并影响许多干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程。蓬勃开展的工业革命,造就美国南部棉花种植的黄金时代,种棉花使美国南方园田主纷纷登上“造富列车”!

棉花种植需要压榨黑人奴隶的血汗,对财富的追求,直接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导致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爆发!

同时,工业革命成功的英国,把大量过剩的棉织品,投向古老的中华帝国。以打开中国市场为目的的**战争爆发,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史!

同时期的印度,爆发**英国倾销机器棉织品,维护印度古老手工纺织业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圣雄甘地,光着上身在手摇纺车旁读书,成为亚太地区民族革命最经典的形象!

看到了吧,棉花这种神奇的植物,把全球几大洲紧密关联在一起,撬动整个世界史的发展,改变了不同世界的格局和地位,登上热搜也不算无辜躺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