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沙子,是儿童最喜爱的玩乐活动之一,通常在玩沙子的时候,孩子可以完全沉浸在他们的世界,无比的欢乐满足。那么面对孩子玩的这般开心的同事,家长朋友们也需要了解一下玩沙子存在的隐患和风险,接下来是列举出来的一些。
沙堆会和很多东西产生关联。作为一个巨大的沙堆,任何一个路过的动物,都将是一间移动厕所。它们产生的大部分排泄物都可能包含有毒细菌,其中一种被称作弓蛔虫,也叫蛔虫。这些寄生卵只需要两到四个星期就能变成幼虫,人类很容易因此染上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内,寄生卵就会把我们的血液当作孵化幼虫的温床,通过血液的流动性前往人体内主要的器官,并由此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那么什么是蛔虫呢?蛔虫,这种寄生虫(通常称为浣熊蛔虫)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在目前已知范围内,它所造成的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寄生虫的卵常常混在浣熊的粪便里,路过的浣熊错误的将沙堆当成浴室(摩擦沙子清洗身体)时,寄生卵由此混入了沙堆中。
还有一种寄生虫叫蛲虫,蛲虫很可能是我能想到的最恐怖的寄生虫,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停留在孩子的身体,更在晚上沿着孩子的肛门产卵。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开始频繁地挠他的屁股,你就该开始怀疑孩子是否染上了蛲虫并应及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这种疾病也很容易在沙堆转移——被感染的孩子摸过牙齿的手再伸向其他的沙堆,如果此时别的孩子恰巧抓到了这样的沙堆,此时他得到的就不仅仅只是沙子而已了。
照顾者持谨慎态度,监督孩子在进入沙堆后及时去洗手,并且不要把玩过沙子的手放入嘴里,因沙堆而染上疾病的风险还相对较小的,这就是为什么沙堆至今没有被彻底清除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去海滩玩,千万不要把孩子埋到沙子里。沙子在没有水的状态下,它们之间是有空气的,很松散可以相互滑动,这个条件下,人很容易就出来了。但是一旦涨潮,海水会灌满沙子之间的缝隙,沙子之间没有了间隙,就会把埋在沙子里的人“吸”住,严重的时候沙滩甚至会想沼泽一样把人吞进沙子里,巨大的吸力让大人都动弹不得,别说小孩子!
爸爸妈妈们带孩子去海边玩,如果非要把自己埋到沙子里一定要注意:观察沙滩坡度及与海边的距离,埋的时候注意不要让自己埋得太深,不要低于海平面,不要距离海边太近。而且一定要时刻有人在身边,这样在发生危险的时候,能够及时带孩子脱离危险;注意海水的涨落,发现涨潮,记得一定要立即从沙子里出来。沙子不能埋到胸口,否则会造成呼吸困难;把身体埋在沙子里曝晒,易产生皮肤病,医生建议,在海边游玩时,不要将身体埋藏于柔软的沙子中,因为沙滩整日暴露于日光下,温度很高,非常容易灼伤皮肤。
1.沙子进眼睛里。千万不要让孩子揉眼睛,越揉对眼睛的伤害越大。应用大量的温水或者生理盐水冲洗眼睛;用纱布蘸上生理盐水或者矿泉水,从靠近鼻子的内眼角朝外眼角清洗,清洗完一只眼睛后,换块纱布清洗另一只眼睛;如果孩子还觉得眼睛不舒服,想办法让他流泪,眼泪能冲掉残留的小沙子。
2.鼻孔进沙子。先用手帕擦掉鼻孔较浅处的沙子,如果孩子已经会擤鼻涕了,让他用力擤鼻子,把沙子擤出来;然后将棉花或手帕卷成细条,用生理盐水浸透,轻轻伸进鼻孔内,转动棉条,把沙子带出来,但注意不要捅得太深。
3.嘴巴进沙子。尽可能让他吐出嘴里的沙子;或将棉布手帕浸湿,给孩子擦掉嘴里的沙子。
4.耳朵进沙子。不要让孩子用手指掏耳朵,这样会把沙子捅进耳朵深处;将棉条缠在小手指上,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浸湿,让孩子侧着头,给他轻轻擦掉耳朵里的沙子。
5.屁股进沙子。孩子小屁股褶皱处很容易沾上细沙,又痒又扎,有时候还会引起皮肤发炎。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孩子光着小屁股或穿着开裆裤玩沙子,玩沙子后及时给孩子洗澡,洗完澡后,可在屁股上抹上润肤露,预防皮炎,然后换上干净的尿布或短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