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品种的棉花,可以不用地膜覆盖,不仅吐絮早,还高产、稳产
种棉花不覆地膜,这在棉花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却是解决当前农田残膜“白色污染”最直接、最有效甚至是唯一的方法。

为什么种棉花要用地膜
棉田覆盖地膜以后,有效改善了棉花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首先是明显提高了棉田前期的土壤温度,尤其是夜晚棉田的温度;其次是改变了土壤水分,既提墒又保墒。第三是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使土壤保持疏松,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强,有机质分解加快。所以在新疆采用地膜覆盖的棉花占比例特别的高。

残膜污染的危害
随着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残留地膜回收率一直偏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耕地质量逐步下降。现今,新疆已成为继山东之后残膜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残膜污染会影响棉花的生产,但首当其冲的是原棉质量。对于机采棉而言,残膜会随机械混入棉花,成为构成棉花“三丝”污染的“生力军”。这将严重影响棉花的纺线质量和染色。

解决方法
使用更利于回收的加厚地膜和所谓的可降解地膜,都还未在实际生产中取得成功。解决残膜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只有一个,就是不使用地膜。
经过6年攻关,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率领的科研育种团队成功培育出无膜棉新品系“中棉619”。

“中棉619”的优点
这个品种的棉花具有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等优点,在无膜覆盖条件下也能够快速萌发出苗,其出苗率和成苗率与覆膜条件下的出苗率和成苗率无明显差异,可实现无膜早熟丰产稳产。
随着这一品系的问世以及配套生产技术的研发集成,占全疆地膜使用量60%的****,将有望彻底告别地膜、告别白色污染,迎来又一次技术革命。
在新疆沙雅县示范种植的50亩“中棉619”无膜棉新品系,吐絮早、畅,优于地膜棉。亩结铃数7万多个,亩均产量365公斤以上,高产地块达每亩400公斤,高于大面积种植的地膜棉,呈现出早熟高产的基本特性。
如果这一品种能够顺利推广的话,将能够彻底解决我国棉田的“白色污染”难题。
致富点评
近30年来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6年,新疆的地膜覆盖面积已近5000万亩,地膜总使用量达150万吨,已成为我国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用量最多的省区之一。
我们期待着这个品种的棉花能够尽早的进入大田生产,这样就不仅会减少新疆棉田残膜对生态环境和原棉的污染,还对****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