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之#租房的岁月1#
2016年年初,即将搬入自己的房子,对曾经的租房岁月很是感慨,也值得将这一段时光进行记述。于是有了此文,以作纪念。
从第一次从学校搬出来住到现在即将搬到有自主产权的新房为止,七七八八的也搬了不少次“家”了。每次搬家都是各种的忙乱:从找房子开始,一家一家的看,然后是各种对比,包括价格,地理位置,朝向等等,简直比的心烦意乱。在最后都是在“哎,就它了的”声音中,定下了今后要住不知多长时间的一间房。
1.丁家桥(2007.5~2007.6)
第一次搬出学校住,是在大四的下学期,由于要到公司上课+实习,为了方便,在五一以后,就在公司附近,也就是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丁家桥村找了一间跟同系同学挨着的房子,房价160一个月。房子面积挺大,得有二十五平米左右吧,正因为挺大,所以房东在里面做了个隔间,成了一室一厅的布局,也算不错了。这个价格,现在看来确实便宜,不过当时可是2007年,物价还远没现在那么高,房价也只有3000左右的样子,当时还是学生身份的我,也就只能栖身于这种价位的房子了。
因为是第一次在学校宿舍以外的地方一个人住,开始的时候是各种的爽:首先,晚上不熄灯了,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没有人会限制;其次,就是网络,当时网络是从住的楼的隔壁,一个修电脑的小店引过来的,价格是40块钱一个月,也还算可以,毕竟没有网络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老板当时就说了,忙的时段(晚上7点到十点左右)会限制下载的,其他时段没有限制,可以敞开用他的20M的带宽。简直是爽翻了,从那以后晚上的机子就经常不关,下各种电影,不亦乐乎,相对于学校的网速,简直是TTM的爽了!
当然,不爽的事情也有,首先就是噪声很大,因为是城中村的房子,并且还是五楼,都是接上去盖的,质量堪忧,隔音效果超级差劲。当时又赶上对面在盖房,每天到凌晨四点多钟,天刚亮(当时是五一以后了,天亮的早)就在睡梦中背各种机器的轰鸣声震醒,心情糟透了,然后就是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当时为了能入睡,还把棉花(还是卫生纸)揉成团塞到耳朵里,但依然难以有效抵挡来自对面工地的噪声,只能每天早上骂对面工地的老板一百遍娘来排解睡眠不足的躁动。
其次,就是公用厕所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只要是城中村,只要是公用厕所,就免不了会让心情不好。不管是着急上厕所时的漫长等待,还是进去之后发现前面如厕的哥们忘了冲水而留下了恶心的味道和视觉体验,又或者是正在拉的正爽是外面的敲击声,还是厕所内壁墙上书写的各种问候家里长辈以及不冲水就如何如何的诅咒,都会在每一天的不同时段出现,构成了一段一段的小插曲。
当时系里有很多同学在软件园实习,因此也就有不少的人选择了在丁家桥租房住,也正因为如此,也使得一个人在外租房不那么孤单。平时下了班,约上几个人一起去寻找村子里的各种小吃,有时也去不远处的外事学院的食堂视察一下,顺便也尝一下食堂大师傅的手艺。
当时刚搬过来的时候,房间的里面是摆了一张大床的,一张双人的藤条床,据房东说,是他姥姥当年的陪嫁,质量那是杠杠的;据先搬过来的同学说,这张床上留下了前一对在此居住的小情侣(据说也是我们同学)的颠鸾倒凤的缠绵身影。不过,当我把褥子铺好,躺下去的时候,却感觉是那么的不舒服。因为,这张床的中间是一个格挡,一根高出已经被多年使用而下陷很多的藤条的竖木条,睡觉的时候,不管靠那边都是很不舒服。最后,实在难以忍受,不管是多少年的老古董,毕竟没有睡个舒服觉重要,而要求房东一定要把这个宝贝给我换走。房东也是被我的诚心打动了,答应说过几天就换个床上来。虽说,后来换了个单人床,不到一米宽,也不是古董(新买的便宜货),但毕竟可以睡的舒服了。
不过,时间不长,也就是在住了一个月以后吧,由于接到了毕设老师的最后通碟,接到了如果不回去好好做毕设,就只能被挂了的传话之后,没办法,只能暂时搬回学校了,到时当时想着后面还得回来(毕竟离被逐出校园也就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所以就带了不多的东西回了学校,还剩下一些东西放到了房子里面,也因为如此,房租还得交着。因此,在某一天,叫了一辆车,跟同学一起回了学校。
等再回来,就已经不是继续住了,而是来搬东西离开这里,虽说当时租的房子已经退掉了(毕竟就放点东西还交着房租着实不划算),但是把东西都搬到了隔壁同学的房子里。接着就是跟下面电脑店的老板结清网费,把网线费劲的拆下来(当时没有网线,是从老板这借的)还给老板。然后,跟同学把东西搬上车,直奔雁鸣小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