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攻克“作物癌症”!

这项技术降低黄萎病发病率60%

亩增收破千元!

作物黄萎病是一种依靠土壤传播、发病率高、危害大甚至造成绝收的作物病害,因此也被称为作物癌症。

以茄子黄萎病为例,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疯”“黑心病”, 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可通过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拟菌等形式在土壤中存活8~20年。该病害在一般年份发病率30%~40%,高发年份达到70%。该病害对产量影响严重,甚至造成绝收。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

    长江蔬菜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评论

    分享视频

    ,时长03:51

    0/0

    00:00/03:51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

    03:51

    03:51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超清 流畅

    继续观看

    1招拯救“作物癌症”,亩增产24%,多赚千元以上!几乎适用于所有作物!

    观看更多

    转载

    ,

    1招拯救“作物癌症”,亩增产24%,多赚千元以上!几乎适用于所有作物!

    长江蔬菜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生物熏蒸法”为生病土壤煎一味绿色“草药”

    视频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直以来,农民习惯采用溴甲烷等化学药剂熏蒸进行土壤消毒的办法防治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但该方法对环境破坏力大,2015年,国际上已全面禁止溴甲烷在农业领域应用。在此背景下,“生物熏蒸”也被认为是未来甲基溴的有力替代技术。

    什么是生物熏蒸?

    生物熏蒸是利用生物(动植物/微生物)本身产生或降解后释放的一些特殊的挥发性物质(VOCs),抑制或杀死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线虫等有害微生物,达到减少土传病害发生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土壤熏蒸技术。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淑敏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熏蒸土壤”技术在防控作物黄萎病上取得进展,相对于传统的化学药品方法,其更加绿色环保,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李淑敏团队研发的“生物熏蒸”技术,是将芥菜切碎混入土壤,让芥菜组织中一种名为芥子油苷的物质分解产生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气体——异硫氰酸酯。

    异硫氰酸酯绿色、无毒,像是一支被“封印”在植物里的“杀毒部队”。足够浓度的异硫氰酸酯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从而达到防控作物黄萎病的目的。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由此,李淑敏团队研发出一种菌剂,可调控土壤环境,让杀菌物质异硫氰酸酯快速在土壤中挥发达到有效浓度。这一技术不仅具备较高的杀菌防控有效性,且不依靠化学药物,不会对土壤和大气造成污染。

    2018至2020年,李淑敏团队技术成果应用于哈尔滨道里区红旗村示范田,结果显示,“生物熏蒸”让茄子黄萎病的发病率降低50-60%,茄子平均增产13.0%-24.6%,农民每亩增收千元以上。不仅如此,该方法还对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的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防控同样效果显著。

    除了针对作物黄萎病,生物熏蒸在其他病害的防控效果上也很明显。

    ①以芥蓝、结球甘蓝、白花椰菜、球茎甘蓝、苦菜、芹菜、黄瓜和大葱为熏蒸材料,检验其对棉花枯萎病、黄瓜腐霉菌和白菜根系非致病镰刀菌的生物熏蒸效果,结果表明,所选材料对3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芸薹属植物好于非芸薹属植物,球茎甘蓝效果最好,第7d对棉花枯萎病的抑菌率仍为 91.9%。

    ②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史庆华教授团队从花椒籽中鉴定出2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已知的杀线虫活性物质花椒素等。在番茄定植50 d和100 d,花椒籽生物熏蒸处理组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77.78%和68.52%。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果实总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和可滴定酸含量及产量。

    生物熏蒸的优势,不止于此!

    1. 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生物熏蒸材料代谢或其本身产生挥发性活性物质可有效杀土壤中的病原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

    此外,在熏蒸过程中会通过发酵而产生热量,导致土层温度高于土壤中病原菌及害虫的适宜生存温度,从而达到抑制病原菌和土传害虫数量的目的。

    2. 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激活有益菌生长

    生物熏蒸后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会发生明显改变,病原菌数量减少,有益菌群增加,有利于作物生长。

    3. 增加土壤养分,作物增产优产

    生物熏蒸材料在土壤中的分解及发酵过程中,除了可起到防治土传病害的作用外,由于其分解所产生的物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施入土壤中必然还会引起土壤各理化指标的改变。增加土壤肥力,优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可达到作物增产优产的效果。

    4. 低成本,且绿色环保

    生物熏蒸,所使用的材料均为纯天然的动植物材料或有益的生防微生物菌株,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病原菌的抗药性;相比于传统的药剂防治,大大减少了农民朋友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是符合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作物病害防控新技术。

    哪些材料可以用于生物熏蒸?

    1. 可用作生物熏蒸植物材料为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的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如甘蓝、花椰菜、芥菜、菜籽等,其在植物组织被切碎、咀嚼时会发生“芥子气爆炸”, 降解成异硫氰酸酯等。

    2. 能产生氨气的动物或家畜粪便也可作为生物熏蒸材料;

    3. 微生物中可产生大量挥发性物质的链霉菌、假单胞菌以及芽孢杆菌等,也是当前生物熏蒸的主要应用材料。

    生物熏蒸的应用方法和技术要点

    生物熏蒸的方法有原位熏蒸、设施地闷棚熏蒸。应用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熏蒸时间及熏蒸时长

    每年7-8月份为**的熏蒸时间,熏蒸时长大约在15~20天。

    2. 熏蒸地提前灌水

    将土壤整平后灌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70%,又要保证简单机械(如悬耕机等)正常工作。

    3.均匀撒施微生物熏蒸剂和未腐熟有机物

    灌水2天,每亩均匀撒施颗粒微生物熏蒸剂40~50千克或使用生物熏蒸材料,如:芥菜、甘蓝、花椰菜等,用量约5~10千克/平方米,机械粉碎后均匀撒施土壤表面,根据病虫害指数及土壤酸化程度也可以同时施入农家肥,用量约5千克/平方米效果会更好。

    4.深翻

    用旋耕机将微生物熏蒸剂和未腐熟有机物均匀地深翻入土中(30~40厘米深度)。

    土地翻耕

    图片来源:蔬菜卫士

    熏蒸材料施用翻耕

    图片来源:蔬菜卫士

    5. 覆膜

    两侧开沟,深度15~20厘米,将塑料薄膜完全封闭土壤,防止熏蒸产生的有效气体成分散失。

    覆膜

    图片来源:蔬菜卫士

    6. 揭膜晾晒

    熏蒸20~30天后,揭膜后需敞气 7天左右,再种植下茬作物。

    揭膜晾晒

    图片来源:蔬菜卫士

    为了取得对病害较好的控制效果,要考虑以下因素:

    (1)最好在晴天日照时间长,环境温度高时操作,这样利于反应;

    (2)要有一定湿度,以利于植物残渣等的水解;

    (3)粪肥要适量,根据土壤肥沃程度,选择好粪肥量,以防出现烧苗等情况;

    (4)如有可能,最好结合太阳能消毒,可更有效发挥作用。

    在注重环境保护,讲究绿色食品的今天,生物熏蒸是一种经济方便的,很有前景的农业技术。

    参考文献:

    [1]周雪青,张晓文,邹岚等.设施农业土壤消毒方法比较[J].农业工程,2016,6(03):109-112.

    [2]吕平香,杨永红,杨信东等.生物熏蒸-甲基溴替代技术[J].世界农药,2007,(01):39-40+46.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中国农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新闻网、哈尔滨新闻网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广告-

    点亮【在看】

    为辛苦的农业人点赞

    点在看

    点点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