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仪式感
有人说
寒冷的意义
就是让人找到更温暖的事物
一串香肠、一床厚被、一块烤红薯
那些驱散寒冬的美好瞬间
藏着独属于冬日的仪式感
弹棉花、做被子,在寒冷的冬日,郑州弹棉花店生意红火,成为不少市民的温暖守护者。
“你要几斤?”“六斤。”上午,记者在昆仑路一家弹棉花店看到,老板席中和老板娘苗娟配合默契地把棉花放进嗡鸣的弹花机中,随着机器转动,雪白松软的棉花在滚筒上完美呈现。
“棉花暖不暖和就取决于绒的长短,长绒棉绒更长些,比圆棉暖和。有些人怕冷了就打8斤的被子,不到200块钱”,席中说。
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弹棉花总是伴随着“嘭嘭”的声音,弹花匠双手拨动着弹弓丝弦,将散乱堆叠的棉花弹得如云朵般蓬松,再用纱网固定棉絮。
席中说,如今手工弹棉花逐渐淡出市场,虽少了儿时的味道,效率却大大提高了。“原先手工弹棉花费力,做一个被子大概就是半天以上,现在机械化差不多半小时,都更新好几代了,里边还带着杀菌除螨效果。”
每年秋冬两季是席中夫妻俩最忙的时候,一天最多要做二十多床被子。眼看着有人上门取被子,他们加快了进度,把“弹”好的棉花套上被套后,一人拿着尺子敲打,一人拿着圆盘压实。从业15年,席中总结出不少技巧,“最早他们拿竹竿敲,现在我们拿两把尺子,尺子的边比较薄,会敲得棉花更平整,睡眠也舒服。”
做被子、改被子、翻新棉花……店里的顾客络绎不绝,大多是给孩子准备过冬的棉被。
“谁家的父母都怕孩子们冻着,所以说打一床被子回去,孩子们盖起来暖和,休息好一点。”
“孩子在外地冷了嘛,心里可着急,打好了以后赶紧寄过去,要孩子们暖暖和和度过今年冬天。”
在寒风凛冽的冬日
晒足了阳光的棉被
总让人倍感幸福
轻柔的一棉一絮里
沉淀着长辈朴实的爱
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记者:王妍斐、赵家祥
编辑:佳泽
统筹:马松林、相山
近期热门视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