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随着土壤透气性的减弱和棉田封垄后地温的降低,土壤供钾能力日渐减弱,加之棉株根系的日趋老化,棉株逐渐陷入缺钾的境地,如不及时补充钾肥,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缺钾症状。

近期进入8月份以后,棉田个别地块出现棉花红叶茎枯病。它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初花期开始发病,盛花期至结铃期发病较重而且较普遍,一般在八月上旬零星发病,8月中、下旬至9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受害轻的植株黄瘦铃少而小,纤维短,吐絮不畅,发病重的则植株提前枯死,造成棉铃不能成熟,对产量影响极大。

症状表现

当棉株缺钾时,钾素会从老叶中转到幼嫩的组织中,所以棉花缺钾会最先表现在下部老叶上,叶脉仍保持绿色,而叶肉逐渐退绿。特别是9月上中旬,缺钾棉田在连续低温秋雨条件下,土壤中有效钾供应几乎中断,棉株会突然衰竭,2~3天棉叶变黄或变红,继而干枯脱落,茎秆枯死,棉株死亡,此症又称红叶茎枯病。

若在此之前钾素未得到及时补充,将会造成棉株上部结铃减少或无铃,铃小迟发,吐絮不畅,衣分降低,叶片脱落,乃至全株死亡。

病因分析

红叶茎枯病是一种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与土壤、气候、营养及栽培等条件密切相关,尤以干旱、营养不足为主导因素。一般年份发病率10%,严重年份达到80%以上,个别田块造成绝产。

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棉田耕作粗放,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棉根发育不良。

②土壤缺少有机肥,特别是缺乏钾肥。③偏施氮肥,棉花长势过旺,糖苷类物质在叶片内积累多,有部分糖转变成葡萄糖苷(花青素一类),诱发红叶茎枯病的发生;同时,会造成田间郁蔽,影响对钾元素的吸收。

④田间排灌不畅,长期干旱或雨后长期积水,影响根的生长。

⑤前期结铃早而多,致后期棉株过早衰败。

⑥恶劣的天气条件,长期干旱后突降暴雨引起该病的发生,长期阴雨也能加剧危害。

⑦老棉田长期连作,肥力不高,肥水供应不足以发病。

⑧长期干旱高温,土壤耕作层缺水,阻碍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以致生理失调,造成棉株“未老先衰”而发病重。

补钾防病

秋后是棉花补施钾肥的关键时期。棉花秋后施钾一般通过根外追肥进行。

喷施硫酸钾硫酸钾中氧化钾高达52%,溶解快,几乎没有沉淀,是补钾的首选。一般每亩用硫酸钾0.5公斤对水100公斤喷施,每7天喷1次,连喷2次。

喷施氯化钾氯化钾中氧化钾高达60%,也较易溶解,但棉叶对氯离子较敏感,如进行叶面喷肥,一般宜用1%的浓度,即每亩用氯化钾1公斤对水100公斤喷施,每7天喷1次,连喷2次。

喷施草木灰浸出液草木灰富含钾素。一般每亩用草木灰2公斤对水100公斤过滤取浸出液喷施,每5天喷1次,连喷2~3次。

喷施磷酸二氢钾一般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2公斤对水100公斤喷施,每7天喷1次,连喷2次。须注意的是,磷酸二氢钾只适合用在营养生长过旺、有晚熟趋势的棉田;对早衰、早熟棉田以及生殖生长较旺而营养生长较弱的棉田,不能喷施磷酸二氢钾。来自网络,请酌情参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