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是两块完全不同的土地:一块是盐碱化十分严重的地块,土地表面全是或白或黄的盐碱,仿佛地表还结着一层厚厚的硬壳,没有什么生机;旁边的地里则长满了绿色植物,郁郁葱葱,看不到一丝土地。这两块土地几年前都如那块没有任何植物的土地,是他们在没有借用任何外力的情况下,通过种植耐盐碱植物,改良了土地,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不是梦想,这是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
这是由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展的“盐生植物及其饲料化利用”科研项目,正受到全国各地乃至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这项研究成果能让原先寸草不生的盐渍土地长出棉花,而且亩产可达400多公斤。
25日,巴基斯坦相关单位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展合作,洽谈这项研究成果——“吃盐植物”的技术应用与推广。新疆有盐生植物305种11变种4亚种,约占全国盐生植物的60%。其中新疆特有品种7种,国家濒危保护植物7种。
通过小规模的试验后发现,这些盐生植物不仅能绿化荒漠,更主要的是,它们均可以通过生长这个环节,将土地里的盐碱带走。最终的结果是,它们的体内含有盐碱了,土地里的盐碱成分逐年减少了。
“吃盐植物”这一技术,是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对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盐生植物种子及耐盐性开展研
究,最终证明在盐碱地种植盐地碱蓬、盐角草、野榆钱菠菜等植物,每年可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盐分,连续3年左右可大幅“淡化”土壤中盐分含量,使其达到耕种标准。
在克拉玛依市,科研人员选择当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种植盐地碱蓬后,每年可从每亩土地中带走盐分431公斤。4年后,试验田每公斤土壤含盐量从40多克下降至10克以下,种植的棉花亩产达到400多公斤。
新疆盐碱土地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全区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部分地区的土壤盐碱化较轻外,其余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程度均较高,其中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区最为严重。该项科研成果无疑为治理和改良新疆土壤盐渍化,提供了一剂良药。今年,新疆福禾鑫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该成果,在南北疆实施了2000亩重度盐碱地盐生植物种植,旨在推动这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撰写的《“吃盐植物”可让盐碱地变良田宜推广》决策咨询建议,还先后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受到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以及宁夏、山东等部委、省区的重视。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还发现,新疆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中有许多可用于医药、绿化、饲用、食品加工、纤维和化工等用途,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利用盐生植物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发展盐土农业,生态建设,将有经济特效的盐生植物栽培引上产业化之路,其产业总体效益不低于现有的农业产业,甚至大大超过了农业产业。
这是以肉苁蓉为例,目前已在荒漠区种植20多万亩,种植后第二年即进入生产期,亩产鲜肉苁蓉在10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300公斤以上,产值每亩600元至1800元。利用咸水资源置换出的淡水资源,可以用来发展工业或开发后备耕地。“盐土农业的开发应是新疆经济的又一个新增长点,对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如今,自治区发改委牵头成立调研组,专门对“吃盐植物”的应用开展调研;新疆农业大学也行动起来,将“吃盐植物”作为饲草进行研究与开发。
来源:劳道
来源: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