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具有竞争力的、可以制备应用于现实世界电子纺织品的技术”。

——Markus J. Buehler教授(《Chemical & EngineeringNews》)

近日,物质学院凌盛杰课题组与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大学的David L. Kaplan教授及MIT的Markus J. Buehler教授合作,基于天然蚕丝开发出可规模化生产的多功能导电纤维。这类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导电性,可以通过工业化纺织设备直接加工成具有环境响应性、力学响应性的多功能电子织物。该成果论文“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Silk Templated Electronic Yarns and Applications in Multifunctional Textiles”于10月9日在Cell旗下材料领域子刊Matter在线发布,并被Chemical&Engineering News同步报道。

C&EN同步报道

天然蚕丝纤维作为一种传统纺织纤维,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其织物具有轻薄透气等优点。智慧织物在可穿戴、软体机器人、人机交互及实时医疗监护等高科技领域显示出广大的市场。蚕丝基智慧织物则可具有更好的穿着舒适性及美观性,然而其设计和制造存在诸多难题,特别是常规方法制备的导电蚕丝纤维在机械性能、加工性和耐久性无法与原始纤维相比,难以规模化生产。

连续化生产的导电蚕丝纱线(左),机械绣花(中)和织物(右)

基于这一需求以及之前的研究基础(Nat. Commun.2017, 8,1387),凌盛杰课题组设计了一种https://doi.org/10.1016/j.matt.2019.07.016

https://cen.acs.org/materials/biomaterials/Coating-silk-carbon-nanotubes-yields/97/web/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