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刚刚开启建国霸业的朱元璋,开始甩开膀子实行一场治国大略:全民种植棉花。历史学者对比深有研究。此新规规定全国每个超过五口人的家庭要种植半亩棉花,为防止全国上下不配合,朝廷在各省安排督办,挨家挨户的进行检查,种的好的有奖励,不进行种植的将治以重罪。自此开明初期的中国大地,种植了大量的棉花,当时还在元朝属于奢侈品的棉花,硬生生的被明太祖朱元璋的策略给解决了,而且富了明国的经济,使棉织衣物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中。然而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种植棉花不仅富了国,而且也强了兵。
种植棉花
随着棉花产量递增,外加棉纺织业的的日益红火,软软的棉花竟然成了明清两朝的新宠,潜移默化的催生了一场装备革命。在之后500多年的战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惹眼的是一款棉纺的盔甲,棉甲有什么好处呢,他的防护强大,质地轻盈。然而棉甲能做盔甲吗,这个70年前的老兵们都很有发言权。那时候的抗日战士常用一种棉被桌的神器,三床以上的棉被湿透后铺好土扣在八仙桌上,就能迎接50米开外的日军步***,八路军老兵郭静才证实:这种棉被桌被子弹打中后会感到微微阵痛。
抗日武装敌后根据地
其实棉花所做的棉甲到元朝就已经出现了,然后经过明朝棉纺工业的迅速发展,棉甲的工艺也更成熟。明朝资料记载:棉花7 斤,用布盛于夹袄内,粗线缝紧,入水浸透,取出 铺地 ,用脚踏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棉甲则制成。精锐骑兵部队棉甲则由棉布包裹铁丝牛皮,成多层防御的棉甲。比起宋元时期的铁甲,棉甲制作容易,价格低廉,且不像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产,重量轻等优点。
棉甲
棉甲所起的作用非常显观,在冷兵器时代尤其重要。隆庆年间,明朝士兵身穿棉甲对阵关外达达部落士兵,将达达士兵杀得片甲不留,编外野草尽收。崇祯年间,明朝将军袁崇焕带领士兵阻击后金时,身穿暗棉甲的他身上多处中箭中刀但是都无任何伤害。就是这个软绵绵的棉甲,在明清两朝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棉甲
虽然棉甲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棉甲的发展却不是那么简单的。棉甲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老敌人-日本。早在明朝早期年间,明朝海军装备着棉甲对抗着中国沿海的倭寇,可到了明朝嘉庆年间,倭寇手中的武器却将明朝的棉甲军吃了大亏,就是火铳。在完全吃透葡萄牙火神***造方法后,拥有鸟铳的倭寇杀伤力极大,有资料记载,倭寇不仅射速精准,鸟铳的穿透力和破甲里更是惊人,这可让穿着棉甲的明朝士兵吃了血亏。在吃了血亏之后,不少明军将领开始研究棉甲怎么能够防御鸟铳,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戚继光,找到了一个新的办法,那就是继续用棉花,棉花都不顶用,戚继光怎么办呢?他的办法叫做刚柔盾。木盾牌外钉上牛皮包裹的三斤棉花,四周盖上布袋装的五斤棉花,然后用油厚涂,这件高达五两白银的刚柔盾就制作完成了,但你别看这件东西价格昂贵,作战却十分强大,四五十步以外足以抗击倭寇的鸟铳且无失败。靠着这件神器,戚家军摆开阵势,以极少的伤亡给倭寇造成极大的打击。
棉甲
明末清初,清军的棉甲最初是从明军手中缴获,后来又自己加以改进产生的。 八旗 盔甲 都是很厚的棉甲。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就是现在看到的八旗甲胄了。棉甲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铁甲则对传统的弓驽具有防御能力。而且辽东气候寒冷,棉甲还有防寒的作用。
棉甲
在清朝后续的战争中,无论是对老毛子的战争还是对其他的战争中,棉甲在战场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棉花也能打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