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棉花需要的营养元素及作用,为科学合理施肥奠定基础

棉花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

棉株中水分占75-95%,干物质占5-25%。在干物质中主要组成成分有16种元素构成,即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硼、铁、钙、镁、锰、钼、硫、铜、锌和氯等。有的是直接构成棉株的有机体,有的是参与生理生化活动的必须的元素。棉花对上述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差距悬殊,但它们对棉花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互不可代替。氮、磷、钾三元素是构成棉花有机体的主要成份,需要量很多,土壤里含量往往又不够,需要通过施肥来补充。所以,把氮、磷、钾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氮、磷、钾的营养作用:

1、氮:氮是构成棉株的主要成份之一。氮素供应充足得当,可以促进棉株发育加快,蕾铃增多增大,纤维品质改善,提高产量和质量。氮素供应不足,植株生长缓慢瘦弱,叶片黄瘦,果枝果节减少,现蕾开花少,脱落多,铃小而少,提早落叶,降低产量和品质。氮素过多则营养生长过旺,植株高大,棉田郁蔽,光合作用降低,中下部蕾铃大量脱落,贪青晚熟,霜后花增多,减产降低纤维品质。

2、磷:磷是构成细胞核的必要成份。增施磷肥可提高氮素的利用率。磷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磷能促进光合作用,促进开花结铃、减少脱落,提高铃重,促进早熟,提高种子质量。缺磷植株矮小,叶色暗绿,叶缘发红,棉铃变小,种子不饱满,吐絮延迟。

3、钾:钾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促进纤维素的合成,并使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得以正常发育,从而增强抗菌、抗倒伏能力。缺钾易发生红叶茎枯病,发病初期,叶色由淡黄转暗绿色,进而在绿色的叶脉间出现黄斑,继而变成褐色,随后整个叶片皱缩、发脆、呈红褐色而脱落。缺钾的棉株,棉铃小而少,种子和皮棉的品质降低。

棉花所需的微量元素

1、硼肥:硼肥是促进棉花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棉花开花结铃,在花粉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必不可少。棉花缺硼时,棉株顶芽常常坏死,棉株矮小且多分枝。严重缺硼时,叶片卷曲,皱缩,苞叶张开,花蕾脱落或蕾而不花。

生产上常用硼砂作底肥、浸种、根外喷肥。基肥每亩硼砂400克,与5-10公斤细土拌匀撒施土壤中。浸种用浓度为0.02%浸种4-5小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根外喷施为0.2%硼砂溶液,分别在棉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三次,能有效地解决因土壤缺硼引起的棉花发育不良,还可以防止枯黄萎病的发生。

2、锌肥:锌能增加棉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和加快生育进程的作用,表现为早现蕾、早结铃、单株结铃增多,铃重增加,提早成熟。如缺锌,棉株矮小,生长畸形,叶片扭曲,叶脉失绿,并有坏死的斑点。缺锌棉田可将硫酸锌作基肥,每亩1公斤开沟施入棉田。

3、硫肥:棉株缺硫时,叶脉间绿色消失而呈紫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所以,缺硫的棉田应增施硫肥。具体方法是,在棉田播种前进行开沟,将硫磺粉施入播种沟内,每亩可施硫磺粉2公斤。施用硫肥,可以增加株高,单铃数增多,提高产量。

4、钼肥:缺钼时棉花植株老叶脉间失绿,植株矮小,叶缘卷曲、叶子变形,以至干枯而脱落,叶缘枯焦。有时导致缺氮症状,蕾、花脱落,植株早衰。大量施用磷肥、含硫肥料以及过量施用锰肥,可引起缺钼。防治棉花缺钼可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各喷0.1%钼酸铵溶液,亩喷施药液50-70公斤,能促进棉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结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