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9
阅读龚细鹰的《棉花的味道》,完成下列各题。

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2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她熟练地格住棉花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

②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摔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

③母亲的挟择是对的,“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笼,却只有稀疏几朵花开。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

④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

⑤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

⑥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

⑦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机器轧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

⑧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晚上把头埋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咪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

⑨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

⑩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了羽绒被、羽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⑪母亲去世多年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穿着蓝色金丝绒棉袄的老人背影极像母亲,顿时心跳加速,明知不可能,但还是身不由己紧跑几步追上她……

⑫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子,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哽咽无语,一任泪雨滂沱。

⑬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棉花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④段从侧面烘托了母亲的形象。
C.第⑪段意在强调我见到母亲的背影时内心的激动。
D.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富有感情。
【小题2】通读全文,文章围绕“棉花”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其中三件。
【小题3】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请简要赏析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
棉花的籽儿发芽后,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
②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
【小题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
【小题5】文章以“棉花的味道”为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19-20九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
知识点:其他现代作家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⑴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⑵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⑶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⑷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⑸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⑹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⑺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⑻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⑼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⑽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⑾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西起隆宗门,东到景运门。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⑿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⒀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后宫,也就是皇帝结婚的地方。

⒁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⒃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到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小题1】如果把这篇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请按作者的说明思路,画出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
【小题2】根据对全文的阅读,简要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征。
【小题3】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这种说明方法?
【小题4】作者在说明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在数字的运用上,有时用确数,如“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有时用约数,如“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谈谈作者这样做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土楼不土

李文祺

①用钢筋水泥垒起的楼,称为洋楼;用泥土堆砌的楼,叫土楼。现时,远古的土楼,越来越吃香,成为旅游观光的热点。

②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夯土民居,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的发展,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它依山就势而建,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人而居的生活和对外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如珍珠般地洒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③看土楼先看土楼的布局。它注重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楼址,以利生活、生产。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既可避风防潮,又是楼、山配置,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土楼有3个特点:一是中轴线鲜明。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二是以厅堂为核心,组织院落,进行群体组合。三是廊道贯通全楼,四通八达。

④再看土楼的特点。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3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建于1693年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不倒不歪不塌。据介绍,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厘米宽的裂缝。100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仅留下一道一厘米的裂缝。

⑤福建土楼的命名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寓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或以自然环境定名;或劝勉后人定名等等。同时又糅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最有名的是振成楼,有副名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它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奇特的是砖木结构的振成楼,内环楼仿西洋式装修,外环楼则架梁式土木结构。这种“外土内洋”的土楼,更是罕见。

⑥土楼除高超的建筑技艺外,环境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更是不绝于鼻。真是土楼一点不土!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节)

【小题1】阅读全文,分条概述“土楼不土”的原因。
【小题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建于1693年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不倒不歪不塌。
【小题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3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
【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何要如此详细的介绍 “振成楼”的名联。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幸会,妈妈

(张春)

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动画片《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

⑤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⑥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⑦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⑧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⑨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瘀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不死心,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⑩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时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

幸会,妈妈!

(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妈妈是一名会计,“心算精确到个位数”,写出了妈妈是个斤斤计较、精于算计的人。
B.“我”已经30岁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写出了妈妈年纪大了。有点老糊涂了,让“我”怜惜。
C.爸爸病倒住院,妈妈在医院陪护,“竟然还胖了些”,说明妈妈情绪上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她很乐观。
D.“我”得了怪病后,妈妈从未放弃,“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写出了妈妈超乎寻常的爱女之情。
(2)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妈妈有关“走路”感悟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人生恰如行路。目标确定后,就要放下包袱,专心致志,一往无前。
B.行走在人生道路上,要不快不慢,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坚定地走下去。
C.妈妈年轻时腿脚好却不注意脚下的路,所以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如以前,走不了快步,反而很会走路了,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D.妈妈借“走路”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是为了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人生更有意义,更快乐。
(3)文中“妈妈”教女有方。请概括出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你的妈妈在子女教育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请概括并列举一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