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结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看这里

棉花中的棉结是由棉纤维紧密地缠绕在一起的纤维结。大的称为“丝团”,小的称为“白星”。


形成棉结的原因


棉结是由单根纤维或多根纤维纠缠而成的圆形小结或粒状纤维结。其成因是棉纤维、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当集结而成,形成棉结的根本原因是纤维间的搓转和擦转。棉结从其形成原因看,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原料造成的。由原料形成的棉结包括杂质、疵点造成的棉结,如棉籽皮上附着的纤维形成的棉结,棉蜡粘着形成的棉结及收棉过程中形成的棉结等。棉结数量是评定原棉品级的指标,品级低的原棉,杂质、疵点含量高、纤维细、成熟度差,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棉结也多。因此,不同的原料所纺纱的棉结、杂质数量无可比性,不能用作衡量纺机性能的指标。


第二类是加工过程中造成的。包括原棉粗加工轧花与纺纱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由轧花形成的棉结,主要是锯齿轧花机产生的棉结;纺纱过程中造成的棉结,包括松解纤维时形成的棉结,纤维通道的摩擦阻力和粘、缠、堵、挂形成的棉结,以及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棉结。




排除棉结的方法


通过落棉排除和分梳松解棉结,开清落棉、梳棉车肚落棉和盖板花、精梳落棉是排除棉结的主要区域;梳理作用能有效消除纤维纠缠、减少棉结;通过锡林与盖板的细致梳理,把一些松散的棉结梳解为单纤维,大棉结分解为单纤维或小棉结;同时,短绒也有所增加。



减少棉结的措施


把“杂乱无章”的纤维通过开松、梳理、牵伸变成排列有序的单纤维条,棉结不断去除又会逐步产生,棉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尽量减少棉结的产生和多去除棉结。形成棉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系统考虑,以使各纺纱器材状态良好是基础,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是保证,良好的机械状态与合理的工艺设计可显著降低成纱棉结。


1)梳棉工序把纤维束分梳为单纤维,必然会新增许多棉结;而锡林—盖板的细致分梳又能把松棉结梳解成细小棉结或单纤维;因此,梳棉是产生、排除、梳解棉结的关键工序。因为生条中的棉结和杂质直接影响纱线的结杂和布面疵点,对于并、粗、细各工序牵伸时纤维的运动,对于细纱加捻卷绕时钢丝圈的正常运动都有影响,造成条干不匀和纱疵;所以,必须控制并减少生条中的结、杂粒数,提高分梳质量是减少棉结的有效途径。


2)减少生条中棉结的关键是做到“精平车,紧隔距,锋针/齿;实现强分梳,控浮游,减搓、擦,少产生,多排除”,即精细平装机器,进行专件修理,确保上车工艺,提高锡林、刺辊、道夫的静、动平衡、圆整度与盖板针面的平整度,保持分梳隔距紧而准确,这是基础。选用优质针布,适时磨针,使梳棉针布的针/齿锋利、光洁、完好,提高齿尖抓取、握持、梳理、转移纤维的能力,这是关键。达到了紧隔距、锋利的针/齿,就能提高分梳质量,控制纤维浮游,减少搓擦成结;能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减少牵伸过程中产生棉结;在锡林与刺辊之间,紧隔距可提高刺辊上纤维束向锡林转移,减少刺辊返花在给棉板处与喂入棉层搓擦成结。在锡林、道夫间紧隔距,可提高道夫转移率,减少锡林上返回负荷,从而减轻锡林—盖板间负荷,提高锡林—盖板间一次分梳的能力,降低了棉结。同时,通过锡林—盖板间的细致梳理,把棉流中的松散棉结多梳解、消除而减少棉结。


3)提高梳理质量的关键在针布,针布是梳棉工序提高产量与质量、减少棉结的核心元件,其齿形规格、制造质量、规格搭配、锋利度与耐磨性直接影响成纱质量;采用优质锋利的针布能显著减少棉结。新型针布齿条具有矮、浅、尖、薄、密、小等特点,其分梳能力强,分梳细致,提高了分梳纤维和梳解棉结的能力,纤维转移好,减少了浮游纤维搓擦形成的棉结。


4)随着针布使用期的延长,其磨损日益加剧,齿尖变钝而不锋利;针/齿因轧伤而不光洁,使得棉结增加。应定期检测分析针布的性能状况,合理确定磨针周期与更换周期,使针/齿保持锋利状态,及时磨针或更换针布是控制棉结的重要措施之一。


5)适时修磨盖板踵趾面,使盖板针面保持合适的踵趾差(0.56 mm)以缩小锡林与盖板针面间的整体隔距而加强分梳,减少针面间的浮游纤维搓转形成棉结,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目前还有许多棉纺厂的梳棉机盖板的踵趾面已严重磨损,踵趾差较大,使得工艺上锡林与盖板隔距较小,实际上锡林与盖板针面间的隔距却较大,未能实现紧隔距、强分梳,因而生条棉结增加。有的厂盖板链条已磨损变长,锡林—盖板隔距易变动而不准确,以至影响梳理质量而增加棉结。对这些厂来说,及时修磨盖板踵趾面和更换链条,是减少棉结的有效措施。


6)无附加分梳件的梳棉机可适当增加前、后固定盖板附加吸风装置,以提高梳理质量,排除细小微尘杂,减少棉结产生。合理控制车肚落棉、盖板花与精梳落棉多排除棉结,能减少成纱棉结。盖板反转或提高盖板运转速度,能有效减少棉结。


7)根据原棉的特性选择工艺参数,如纤维细、成熟度差时应低速度、柔开松,不使用三翼刀片和豪猪打手,用转速低的三翼梳针打手;刺辊、道夫低速度,控制刺辊与锡林的速比;速比小,棉结多;速比大,棉结少;纯棉应控制在1︰2左右。



结语


棉结主要是棉纤维在轧花与清梳过程中产生的,握持松解是产生棉结的主要部位,棉结增加或减少的关键在梳棉的梳理质量,核心在针布。棉结的变化只有理想的趋势,而无固定的规律,实际生产中是随加工原料和纺机的性能变化的。


编辑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