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依旧存在 一定要警惕
近期棉花枯黄萎病还在一些地区持续发生,该病害发病温度在25℃左右,气温达到22-28℃时最易发病。夏季高温季节,病势逐渐下降,症状减轻,立秋之后气温下降、多雨后,棉花又出现枯黄萎病,该病由于水分运输受阻导致植株萎蔫,可以引起叶片和蕾铃的大量脱落,轻则减产10%,重则30-50%,且棉花的品质明显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疆天棉图的健康度监测,可以发现病害的区域,如图所示:该图为8月棉田健康度监测图片,地块深绿**域为健康度最好,绿色和浅绿**域为健康度平均,红色和黄**域为健康度相对较差,该地块除虫害外,叶片可能出现不规则的淡黄色斑块,叶片向上卷曲,叶片由上而下逐渐脱落,表现为枯黄萎病。这时需要及时查看田间实际情况,结合棉图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田间措施,减缓症状的发生。

针对枯黄萎病的发生,有以下防治措施:
1. 拔除发病的植株,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对重病的区域来年轮作换茬;
2. 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
3.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4. 深翻和平整土地:深翻土壤可以减轻土表病细菌;精耕细作促进棉花生长,增强抗病力。
5. 滴施枯草芽孢杆菌或其他杀菌剂,务必选择用过的、效果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