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期预测及防治

棉花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期预测及防治

一、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后期趋势预测

(一)二代棉铃虫发生情况近期对棉田、玉米诱集带二代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棉田被害株率0.31%,被害花、蕾、铃率0.09%。玉米诱集带平均被害株率53.4%,有虫株率 42.3%。对部分棉田玉米诱集带幼虫分级,二代幼虫龄期结构为:1龄幼虫占1.9%,2龄幼虫4.3%,3龄幼虫9.2%,4龄幼虫19.3%,5龄幼虫43.2%,6龄幼虫22.1%。从幼虫危害看,玉米诱集带普遍高于棉田。灯光监测,从6月17日至7月25日单盏测报灯共诱集809头成虫(2022年为699头),高于去年和历年同期,二代棉铃虫成虫羽化期较去年提前3-5天。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田间各种虫态均有发生。预计羽化高峰期为7月26日-8月15日,三代卵孵化高峰期在8月3日—8月18日。发生程度为中度发生,部分长势偏旺的棉田中度偏重发生,防治**时期为8月5日至8月20日前后。


(二)棉蚜根据当前棉花生育进程以及田间棉蚜发生情况,大部分棉田有蚜株率高、蚜量不大的特点,呈现中度至中度偏轻发生,有蚜株率为27.16%。但是此期棉田滴水频繁,田间相对湿度较大,后期有利于棉蚜的增殖。天敌平均百株草蛉1.54头,瓢虫2.37头,棉田内天敌数量高于去年同期值。预计8月上旬棉蚜发生程度为中度发生趋势,8月中旬逐渐消退。


(三)棉叶螨目前大多数棉田仍处于点片发生阶段,共调查4800株,平均有螨株率4.2%,部分棉田已经形成点片红叶,红叶率0.27%。近期的气候条件对棉叶螨的繁殖扩散较为有利,不能及时控制,将会危害严重。预计8月上旬至中旬棉叶螨在田间开始大面积扩散,整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四)棉盲蝽近期的调查,邻近红枣和杂草较多的棉田盲蝽发生较重,棉花顶端嫩叶危害较多,危害率为3.1%,棉田普查百网虫量4.3头,应立即加以防治。预计7月下旬至8月上旬棉盲蝽进入危害高峰期,整体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度发生。

(五)棉花蓟马自7月下旬开始棉花蓟马开始在棉田发生危害,整体中等发生,当前的气候条件较有利于蓟马的发生,预计蓟马将在8月份持续危害。

(六)甜菜夜蛾7月中下旬甜菜夜蛾在花生、大豆等作物上偏重发生,百株幼虫9头;在棉花等其它寄主作物上中度发生。

(七)棉花黄萎病目前是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发病较重的棉田平均发病率为2.4%,发病轻的平均发病率为0.7%,整体偏轻,部分中等发生。棉田正值灌水时期,棉花黄萎病发生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8月上中旬为发病高峰期。

(八)棉花烂铃病大田普查情况,棉花烂铃病较重的棉田平均发病率为1.72%,发病轻的平均为0.31%。结合7月中下旬气象预报及棉花烂铃病的发生特点,预计棉花烂铃病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发生程度为中等(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趋势。

二、近期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建议

1.棉蚜防控:做好监测调查,当单株倒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时,选用啶虫脒、阿维菌素、烯啶虫胺、氟啶虫酰胺、双丙环虫酯等,科学用药、合理复配。

2.棉铃虫防控:密切关注棉铃虫的发生动态,达到防治指标的应及时防控。加强玉米诱集带管理,强化诱捕器诱杀工作;科学掌握化防指标,百株卵量达到10粒或初龄幼虫3头时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农药及时防治。

3.棉叶螨在部分棉田已出现点片危害,点片发生并有扩展态势,应做好防控,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螺螨酯、乙唑螨腈和炔螨特等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防控。

4.棉盲蝽、蓟马防控:盲蝽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头;蓟马危害株率达3%~5%,百株虫量15头时,及时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农药防治。

5.甜菜夜蛾的防治工作:对于甜菜夜蛾发生较重的花生、棉花、大豆等寄主作物,推荐使用虱螨脲、虫螨腈、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农药防治。

6.黄萎病防控:对黄萎病棉田,合理增施磷、钾肥,补充微肥,促进棉花长势稳健,提高棉花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前或初见病株时用药,叶面喷施杀菌剂与滴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肥相结合,注意轮换用药。可选用80%乙蒜素、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5%氨基寡糖素水剂、腐殖酸铜等。

7.铃病防控:做好棉花烂铃病的防治工作,结合天气情况,合理水肥调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和郁闭度。7月下旬防治一次,8月上旬根据棉花烂铃病发生程度酌情防治1-2次。真菌性铃病在发病初期(铃上出现水渍状小点)可选用多抗霉素、乙蒜素,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细菌性铃病可选用春雷霉素等,噻菌铜、吡唑嘧菌酯、肟菌酯等酌情防控。(第一师农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