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棉花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2019年8月8日为立秋日,目前棉花已进入盛铃期,也进入棉花生长的后期。北疆还有一个月就要打脱叶剂了,而南疆棉花花铃也基本定型。如何做好最后的棉花田间管理,是摆在棉农面前的突出问题。天山植保根据资料,提出以下棉花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一、今年棉花生产情况

由于受4-6月低温、强降雨、大风和冰雹等恶劣天气的影响,5-6月气温偏低,降雨偏多,热量不足,棉花苗期和蕾期生长发育滞后,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偏后。而进入6月下旬以后气温持续偏高,并出现多个高温极端天气,虽对棉花生育进程有促进作用,7月中旬棉田表现为,伏前桃少,大铃比例偏低。进入7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到8月上旬,又是极端高温天气,尤其是进入8月以来,部分棉田幼铃和蕾脱落严重。7~8月持续高温,不利于中上部成铃。从8月中下旬的天气和旱情来看,8月份田管工作要以水肥运筹,减少蕾铃脱落为中心的管理措施成为决定棉花产量水平的关键。



二、棉花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来看,面对今年特殊的天气状况,大部棉田生长情况不理想,出现中后期旺长、早衰的棉田比例较大。但也有部分管理比较到位,应变管理措施应用得当,其长势和结铃情况并不逊于往年。

(一)不同播期棉花长势之间差异明显

从今年的情况看,越早播种的棉花出苗越好,原因是这部分棉田由于播种早、出苗早,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不利天气过程发生时棉苗已有2~3片真叶,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而4月20日后播种的棉田则在未出苗或刚出苗时遭受降雨降温、大风、冰雹等不利天气影响,出现烂种、烂芽或覆土板结无法顺利出苗,被迫补种或重播。这部分棉田长势恢复较慢,生育进程始终处于大幅滞后的状况。

(二)面对特殊天气条件下的水肥管理应变措施仍显薄弱

从本次棉田实地调查情况看,部分棉田水肥运筹仍然较为机械,没有根据苗情天气变化做相应调整。在滴水管理方面:因部分棉田前期长势较慢,为促进生长滴水过多过频,化调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棉苗出现阶段性旺长,表现为侧枝生长较快,叶片肥大,蕾铃发育迟缓;而进入7月高温期后,因水源限制及管理方式等原因,未及时采取低流高频方式进行灌溉,导致棉田出现干旱早衰现象,加剧了蕾铃脱落。施肥管理方面:一是由于受特殊天气过程的影响,棉花前期生长慢,在施肥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氮肥,导致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棉花叶片大而厚、叶柄长、侧枝长、无效果枝多。二是部分棉田中后期追肥量明显不足,导致棉花过早出现早衰迹象。

(三)部分棉田化学调控措施不到位

一是部分棉田苗期化调不到位,由于今年棉花受特殊天气过程的影响,前期生长速度缓慢,株高明显偏矮。多数棉农希望棉花快长的心情迫切,放松了化调措施的应用,忽视缩节胺有效延缓主茎和果枝节间伸长、促进根系发育、调节棉叶功能、促进营养生长向生长生长转化等作用。因此,大多数农民在棉花现蕾后未及时采取化调措施,导致叶片肥大,果枝节间过长,果枝始节位偏高,难以形成壮苗。二是打顶后的化调措施不到位。个别棉田化控偏晚或化控质量不佳,造成棉花上部果枝过长、节间偏长、叶大柄长、叶枝较多较长,棉田郁闭,棉花成铃少,蕾铃脱落加重。



(四)局部棉田病虫害偏重发生,防治方法不尽合理

从棉田实地调查情况看,今年棉蚜发生相对偏晚,6月以来地区各地多次出现降雨天气,气温长时间偏低,温度回升仅数天后,又出现阴雨天气,有利于棉蚜的大量繁殖,局部棉田棉蚜发展迅猛,出现卷叶流油被害状,部分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盲目大范围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少的达3次以上,多的达到5~6次,造成棉田益害比失调,防治效果不理想,棉蚜危害较为严重。虽然7月份的高温天气影响下,棉蚜种群基本消亡,但对棉花生长及结铃造成一定影响。

三、棉花中后期管理措施建议

后期管理应以保铃增重为核心,抓好棉花针对性田管措施的组织落实,尤其针对当前大部分棉田结铃期推迟、大铃数偏少的状况,要以保蕾增重、减少脱落为核心,特别是针对今年8月上中旬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进一步强化水肥运筹,尽最大努力减少中上部蕾铃脱落,提高现有小铃和花蕾成铃率,尽可能降低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

(一)加强棉田中后期水肥管理

滴灌棉田后期视天气及苗情,以保持棉花不旺不衰、适时滴水停水。对出现早衰迹象的棉田,适当增加滴水次数,延迟停水增加滴肥量,以利于延长棉花根、叶功能期,提高中上部成铃率,增加铃重;对生长过旺的棉田,要注意适当延长滴水间隔期,提早停水,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防止棉田过于隐蔽造成通风透光不良、加剧落花落铃。

(二)加强早衰和旺长棉田的分类管理

对有脱肥早衰迹象的沟灌棉田,可结合灌水,适时适量追施3~4公斤尿素,并适当喷施以磷钾及微量元素为主的叶面肥,以促进花蕾成铃,减少脱落,增加铃重。对于明显旺长、荫蔽过重的棉田,要及时进行整枝,剪除部分叶枝及无效花蕾,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同时注意严格控制灌水,并适当提早停水,以降低棉田湿度,提高成铃率,减少烂铃。



(三)落实促早熟措施,提高霜前花率

一是要防止秋季快速降温造成棉花不能及时吐絮,对于密度较大,长势较旺的棉田应及时进行推株并拢,对漏打的棉顶补打,对棉株下部的无效果枝进行清除,以利通风透光,促进吐絮。二是今年4月底5月初降水较多,导致重播棉田比例偏大,棉花生育进程滞后,预计相当数量棉田需进行人工催熟,建议提前做好乙稀利等催熟药剂的准备,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用药量。一般情况下可从9月20日开始,对贪青晚熟的棉田,使用适量乙稀利等催熟剂进行催熟,促进棉花及早吐絮。三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进入8月后,及时清除诸如田旋花这类恶性杂草,如不及时清除,会加重棉田的荫蔽程度,与棉花争水、争养分,对棉花后期成熟、吐絮及拾花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及时予以清除。

(四)强化机采棉管理,力促提质增效

今年全地区播种机采模式超过400万亩,计划实施机采300万亩,为保障地区机采棉推广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地区棉花生产提质增效,面对今年特殊状况,中后期要突出加强对机采棉的田间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机采棉田分类管理,重点防止贪青旺长,保障棉花按时成熟吐絮。对长势较旺,成铃偏晚的棉田,现阶段要及时采取控旺措施,在保障棉花不受旱的前提下,酌情减少滴水量和滴水次数;对于上部果枝过长还未进行重控的棉田,要及时用缩节胺重控,亩用量可达到10~12克;若旺长程度较重,可适当提早停水时间;施肥上采取小水大肥的方式,控制氮肥用量,重施磷钾肥。二是适时进行脱叶催熟作业。严格按照机采棉栽培技术规和机采棉化学脱叶催熟操作规范,根据棉田吐絮情况和所要求的**温度时间窗口,适时开展脱叶催熟剂喷施作业。对于保苗率高、密度较大、植株较高的棉田,尽可能采用大型吊杆式喷药机进地作业,保障上中下棉叶均匀着药,提高脱叶催熟质量,为到期顺利采收创造条件。

(五)注重棉花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中后期对病虫害的防治不可掉以轻心,要特别注重对红蜘蛛和棉铃虫加强监控,一旦达到防治要求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蔓延造成大的损失。一是棉叶螨防治:发现中心及点片株时,及时药剂挑治,用1.8%阿维菌素4000~5000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对果棉间作田红蜘蛛防治要同步进行,防止螨类传播蔓延、减少交叉危害。二是棉铃虫防治:当棉田百株有虫5~8头,卵20~30粒时,要进行药剂挑治。三是黄萎病防治:针对种植密度大、生长旺盛、郁闭棉田,从8月中下旬开始,可通过剪除棉株下部无效枝方法,来增强棉田通风透光性,改善棉田小气候,从而减轻黄萎病的发生。当黄萎病在田间零星发生时,拔除病株后对周围土壤用氯化苦等进行消毒处理,或选用棉枯净或黄腐酸盐5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控;黄萎病严重发生时,可喷施或滴灌黄腐酸盐、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同时叶面喷施绿凤95、氨基酸等调节剂。

来源:阿克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撰稿:阿布都艾尼·阿布都维力,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