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我的极简棉花成长史

如今,时间已经进入2018年4月,春风吹拂,暖阳高照 ,阿瓦提县库木布拉克村已是鸟儿的天下,成群的鸟鹊叽叽喳喳,似乎在欢唱这明媚的春光,亦或是期待那久违的棉花盛开的场景,春来土壤松,灌溉正当时。“去年的工作干得红红火火,今年也不能落下啊。”我对自己说。此时,在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库木布拉克村,2017年工作队带领群众辛勤劳作、取得棉花丰收的场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去年春灌过后,我与村民代表来到县种子站,为村民选择棉花籽种,工作人员既要规划棉花品种,又要挑选优质棉种。在4月来临之际,经过冬灌、春灌的土地地墒充足,土壤疏松,正是棉花播种的季节。

待棉花播种下去,约二十天左右,幼芽在太阳的照射下,顶破塑料薄膜,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勤劳的人们,还要帮助那些未破土的芽苗钻出薄膜。在幼芽成长的季节,虽说有除草剂,但还是需要手工清除地面的杂草,如若不然,诸如灰条、蒿草等杂草可以长成大树一般,会严重影响棉苗的生长。在农民的辛勤呵护下,棉苗茁壮成长。工作队员们忙着东家进西家出,察看农民的棉田长势,对于有些出苗较差的田地,督促村民进行补种,以确保出苗率。同时,我们与棉农一起参与手工除草工作。

约在7月份,再来棉田,你会惊讶于大自然的杰作,那大片大片的棉田里,粉红色的鲜花盛开。大家第一次见到棉花的花朵,就被它的美艳所吸引,在密密麻麻的绿叶间,绽放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如同朱自清笔下的荷花一样,“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肩并肩密密的挨着,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袅娜地开着。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未见过棉花的人,多半会认为这就是荷花,也许会奇怪荷花咋不生长在水中。虽然棉花在鲜花中没有排名,但这成片成片的鲜花,有蜜蜂、蝴蝶在其间翩翩飞舞,简直就是一幅天然不加雕饰的画作。

到了8月份,来到棉花地,一棵棵棉花茁壮茂盛,巴掌大的叶片上,泛着油亮的青光,鲜花、棉桃相间一片。那种美景,用“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形容再贴切不过了。

这时,为了实现秋桃盖顶,农民就需要对棉花进行打顶。“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走在棉田周围,你就会看到,在棉田里成群劳作的人们,他们头戴草帽,面蒙轻纱,快速地摘除棉花顶芽。在生物课本里,我也读过“顶端优势”原理,没想到在这里,得以实践。通过摘除棉花的顶芽,可以促进侧芽长出、多分枝,进而增加花朵的数目,使株型更为茂密,也有助于多结棉桃、提高产量。

由于近年来雇工变少,部分村民家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我便组织村民代表开会,相约帮助劳动力短缺的家庭进行棉花打顶,以确保棉花的产量不受影响。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中,群众对工作队的信任感越来越强,同时,在工作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工作队从为民办实事经费中挤出钱来,购买了一些日常用品,作为奖品,表彰奖励那些乐于助人的群众,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群众互帮互助的积极性,营造了团结劳动的良好氛围。

再看棉田,棉枝上结满了桃子般的棉桃,压得棉枝弓了腰。微风一吹,沉甸甸地上下摆动,随风一抖一抖的,好像在向人们点头致意,又像是彼此间窃窃私语,甚是可爱。棉桃的样子像橘子一样,一瓣一瓣的,有三瓣的,更多的则是四瓣、五瓣的,每瓣的棉花都被棕色的外壳包裹着。棉花杆儿长得很粗壮,棉桃大的能长到小馒头大小。

到了九月底十月初,棉桃 “开嘴”, 炸蕾吐絮,雪团似的棉花像白雪铺地,犹如天上的白云掉落人间,放眼望去,盛开着千千万万朵棉花的棉田像大大的棉被,像层层的白浪,像团团的棉花糖,把农田装饰成雪白的世界。瞧,油绿油绿的棉花地里那些成熟的棉花脱壳而出,雪白雪白的,如同在飞机上看云朵,一朵朵云娃娃在棉花枝上歇歇脚,又像少女的白色长裙,拖曳在棉枝上。那些没有破壳的棉花仍旧挂在棉枝上,等待成熟。晚秋来临,田野里只剩下了一片片棉田,因为早降的严霜,把棉花的叶儿都染成了五颜六色。远远一看,棉花地五彩斑斓,色彩多变。

采摘棉花,只需将棉桃轻轻地一抽,它们便手拉手整团被拉出来了,工作队员陶醉在采摘棉花的乐趣中。棉农们也陶醉在丰收的喜悦里,脸上那灿烂的笑容,也像棉桃“炸絮”一般,眯缝着眼睛张大着嘴。但见采花工手法娴熟,双手左右开弓、上下翻飞,弓腰曲背,花叶晃动。转眼间一个个编织袋被装满,一袋袋棉花齐刷刷地摆在田边。在拾花工眼里,那一簇一簇的棉花,就是腰包里的人民币,千百次的弯腰,就是为了让腰包鼓起来。

此刻,他们在田边飞快地吃点食物补充能量,继而俯身棉田,开始新一轮的劳作。从乌鲁木齐市来看亲戚的民政人也加入到拾棉花队伍中来,有的同事虽然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棉花,但摘棉花的动作也是有模有样,在与亲戚的共同劳动中,亲情越来越浓。

在新的一年,工作队必将再接再厉,为库木布拉克村人民做更多实事,谋更多福利,让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作者:杨强娃,民政厅驻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库木布拉克村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