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路畅村美人和 鱼台湾里村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鱼台县鱼城镇湾里村位于镇驻地东北角,2020年由原湾里村、杜桥村建制优化组成,全村人口1900余人,耕地面积2400余亩。这里水清路畅,村美人和,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湾里村,据说是因惠河从村旁蜿蜒而过,村子处在拐弯处而得名。小暑时节,走进村中,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映入眼帘,别具特色的墙体画、忙碌的村民,四周绿油油的各种庄稼,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湾里村以种植大蒜、圆葱、辣椒、棉花为主。虽是盛夏,记者在村内看到的是村民丰收的喜悦,在村里的一处空地, 村民宋爱红家正在出售大蒜,邻居们在帮着装蒜。宋爱红说,今年大蒜行情好,获得大丰收,家里七亩地,亩毛收入在八、九千元,村里也有亩毛收入过万元的。村里还组成了“扒蒜队”,谁家卖蒜时,大家互相打工,宋爱红笑着说:“现在是我们村里扒蒜队在扒蒜,可以说给他们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原来都是我们邻居之间互相帮忙,现在成立了扒蒜队,可以说种地之余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除了大蒜丰收之外,现在湾里村田地里成熟的还有玉米和甜瓜,这位正在摘甜瓜的是村民许小满。许小满不仅在县城照顾着两个孩子上学,还把家里的5亩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利用自己娴熟的种植技术巧打时间差提高收入,她种的鲜玉米,现在都已售完一茬,半亩地就收入了一千元,又把第二茬种上了。现在主要是售甜瓜, 许小满经常把玉米和甜瓜带回小区里卖,在朋友圈一亮相,顾客就纷纷地找来了。

鱼城镇湾里村村民许小满:“我种的这个棉花和瓜间作的,棉花每亩能收个一千到两千,瓜能卖三四千块钱,瓜和棉花套种,中间有空,棉花可以通风,收出来的棉花都是质量比较好的棉花,卖的钱就贵,就可以增收增产。这个瓜也能多收,在棉花地里,棉花杆高了,还可以当做影子,不让它晒,瓜的颜色好看,瓜好看鲜亮了,卖的就贵,晒的黄了,人家就嫌颜色不好看,就便宜,这就能比市场价格多卖出来一毛钱。”

湾里村的桃也是闻名于十里八乡,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植,有着40年的种植历史了,现在依托整治后的惠河新发展堤岸经济林, 堤岸上的桃树,不仅保护了堤岸水土,桃花盛开时,为惠河两岸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景色,新修的堤顶柏油路更为发展农业旅游带来商机。

湾里村的农业发展多样,村办企业则是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柱,2018年,省派乡村振兴鱼台服务队入驻湾里村,为推动湾里村产业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湾里村大面积种植棉花的优势,建立了济宁惠湾巧嫂被业工坊。企业采用“村集体+公司”的模式运营,不仅为村民提供了2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鱼城镇湾里村村民李美霞:“自从我们村办了这个棉被厂,我们增加了不少收入,在这打工也方便,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能照顾家和地里的农活,增加点收入,补贴家用。”

如今有了村集体收入后,村里不仅修了2000余米生产路,还把破旧的70余盏路灯全部更换一新,并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了福利。湾里村党支部书记王秀花表示,将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老百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