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掰棉花仿佛还在昨天,掰完棉花手都是肿的,第二天上学又会挨老师板子

【本文来自《我是兵团二代,兵团种植的棉花95%以上已机械化,人工采收08年后逐步被采棉机取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童年时掰棉花的过程,仿佛还是在昨天;真的是手指都掰肿啊;清早,露水未干,背上包袱就钻进一人多高的棉花地里,双手采棉花,还不能把枯萎(黄)的棉花叶子沾在洁白的棉花上,否则,影响等级,等级不同,价格也不同;而露水未干时摘棉花,因为棉花叶子是软的,不容易碎,所以,不易沾到棉花上,但是这样又带来一个问题,效率低,一会儿太阳就升起来了,秋天,天气干燥,瞬间就晒干了。

怎么办?只好连棉桃一起摘了,放进直径一米左右的大花包里,再用板车纯人力拉回家,堆在客厅里,象小山包,真不夸张,然后呢? 我们放学,书包一扔,端来小板凳,坐在奶奶,妈妈,姐姐旁边 ,一家人围着棉花垛,掰棉花,很多时候,我们是掰着掰着就睡着了,倒在了温暖的洁白的棉花堆里,也不管棉虫在身上爬来爬去,只感觉迷迷蒙蒙间,被人抱起来.....

我们家乡是著名三朵花的故乡,一是状元花,二是塑料花,三就是棉花了,80年代人民日报头版有个标题,天门市年产百万担棉花,说的就是我的乡家。

这百万担棉花,完完全全是纯手工掰出来的,我们最害怕周末,因为掰了棉花,手指基本都是肿 的,第二天上学,笔都握不好,握不好笔,字写不好,又会挨老师板子,直接抽手掌心....

当然,掰棉花也有乐趣,就是听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以及讲鬼故事,吓我们天黑不敢出门,只好老实实在家掰棉花。

棉花卖了钱,娶媳妇,嫁女儿,都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