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我对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走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小题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以“棉花里的父亲”为题的好处。【小题2】以第⑧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小题3】请从修辞角度或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小题4】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⑩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灯
①夜深了,在火车站揽客的出租司机老杨揽到个大活: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要去乡下。
②车子“沙沙沙”地飞驰着,借着驾驶室内微弱的灯光,老杨注意到男孩一直板着脸,无论怎么逗,他始终一言不发。最后老杨摸摸胡子拉碴的下巴说:“我说,把脸拉这么长,谁欠你钱还是怎么的?是不是有心思?要是信得过我,就跟我说说吧,瞧我这一大把岁数,都可以做你爷爷啦。”
③似乎是最后一句话打动了男孩,男孩的脸色终于和缓下来,原本紧闭的双唇也张开了,说:“我爷爷要是还在世就好了,我最爱他了,爷爷也最疼我,什么事都依着我。可我爸妈讨厌死了,什么事都要管,一点也不爱我,有时真怀疑我不是他们亲生的。”
④老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默默行驶了一段路,说:“如果我没猜错,你肯定跟你爸妈吵架了,夜这么深,你怎么会出现在火车站呢?现在赶回家是有急事吧?”
⑤男孩的声音突然高起来,好像有一肚子的怨气要发泄:“我要离家出走,走得远远的,再也不见他们了!可我忘了带钱,所以想回去拿点钱。”
⑥老杨张张嘴,什么也没说,只是叹口气,然后踩下油门,车子开得更快了。
⑦不久到了男孩的家乡,一个远望去几乎漆黑一团的小镇子。男孩抬起手,比画着说:“师傅,我家很好找的,先顺着路向右拐……”
⑧老杨一举手打断男孩的话,胸有成竹地说:“我摸得着你家。”
⑨男孩一听,眼睛瞪得溜圆,又是惊讶又是紧张地说:“难道以前你到过我家?这么说你认得我爸妈?”
⑩老杨一笑,缓缓摇摇头,说:“我根本不认识你爸妈,也从没来过,可我就是摸得着。我是什么人?一个成了精的老司机啊!摸路还不是小菜一碟?你就等着瞧好吧。”
⑪男孩一听更惊讶了,可是,很快就服气了,因为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傅手中的车子真像长了眼,直直地向自己的家开去。
⑫快要到家门口时男孩叫了起来:“师傅,就停这里,你等我一下,我悄悄进屋拿点钱就出来,然后你送我去火车站。”
⑬男孩说着就要开车门,却被老杨阻止了,老杨说:“我说,你就不想知道我为什么会轻车熟路地摸到你家吗?"
⑭男孩一脸疑惑地点点头,说:“对啊,我也正想问哩。”
⑮老杨抬手一指男孩的家,说:“在告诉你答案之前,你先看看你家,发现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没有?”
⑯男孩听了凝眸仔细看了又看,嘴里叽咕道:“没有啊,一切还是老样子,嗯…夜这么深了,大门怎么还开着?灯也亮着,他们记性也太差了……”
⑰老杨斩钉截铁地打断他,大声说:“你说对了,就是你家的灯光指引着我一步步摸过来的,因为我知道这一点,而且是千真万确地知道这一点:身为父母,当他们的孩子一时冲动离开家后,无论夜多深,他们是一定不会睡觉的。”
⑱男孩浑身一震,好像心鼓被重击了一下。
⑲老杨的话继续在他耳边回荡:“他们大开着门、大开着灯,只为了等待孩子回来,或许此刻他们正满心焦虑地往四面八方打着电话询问你的下落,要不就在灯下流着眼泪反复商量该到哪里寻找迷路的你。孩子,此刻你爸妈一定如我所说的那样,你信不信?敢不敢跟我打这个赌?因为,天下父母的心中永远亮着盏不灭的灯!”
⑳老杨最后轻轻地说:“进去吧,孩子,不要让他们急出白发来!”
㉑男孩慢慢低下头,双手捂脸浑身轻颤起来,又猛地抬起头,痴痴望着自家的门,然后伸手打开车门、下车,大步走了过去……
【小题1】根据提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①夜深了,
②不久,老杨自己摸到了男孩的家。
③快到家门口时,
【小题2】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
A.当老杨第一次提到男孩的父母时,“男孩的声音突然高起来,好像有一肚子的怒气要发泄”,该句虽有“好像”一词,但并非比喻,刻画了男孩此时与父母激烈的对立情绪。 |
B.小说的主旨在于呼吁大家关心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C.第⑦段划线句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为下文老杨自己摸到了男孩的家埋下了伏笔。 |
D.小说中的老杨是一位善于观察、和蔼可亲、心地善良的出租车司机。 |
【小题5】请分析本文第㉑段和链接文字写法的相同点和表达效果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鲁迅《社戏》)
写法相同点:
表达效果:
第㉑段:
链接材料: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