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
来源: 类型:
地理位置
尼日利亚全称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位于西非东南部,面积923768平方公里,东邻喀麦隆,东北隔乍得湖与乍得相望,西接贝宁,北界尼日尔,南濒大西洋几内亚湾。边界线长约
政治
尼日利亚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以本国利益为中心”的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联合国和非洲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谋求发挥非洲大国作用。积极倡导南南合作、南北对话,要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尼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设100多个驻外使、领馆和代表团。尼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15国集团、非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成员国。其在非洲特别是西非地区的作用举足轻重。
中尼建交36年来,尽管国际形势和双方各自国内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尼关系始终稳步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尼关系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国就建立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利、国际事务中互助的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当前,双方高层交往不断,政治互信日益增强,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尼日利亚已成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
经济
尼日利亚原为农业国。上世纪70年代起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80年代后,随着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尼经济陷入困境。1992年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低收入国家。1995年起政府对经济进行整顿,取得一定成效。奥巴桑乔政府上台后,坚持推行以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方向的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石油产业发展,并逐步加强对农业和中小企业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外资、外援和债务减免。亚拉杜瓦总统执政后,继续推进改革,提出发展电力、能源、农业等内容的“七点计划”。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和原油价格一度暴跌的影响犹存,经济增速下滑。石油产量受产油区安全形势影响起伏不定。
2009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59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89美元
经济增长率:5.6%
货币名称:奈拉
汇率:1美元=149奈拉
通货膨胀率:12.4%
尼财政收入主要靠石油出口和税收。近年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国际社会大幅减债,尼财政状况明显好转。2009年底外汇储备467.9亿美元,外债总额约105.97亿美元。
主要出口产品为石油、可可、橡胶和棕榈仁,主要进口产品是机械设备、交通设施和消费品等。2009年出口额约为477.52亿美元,绝大多数为石油出口收入;进口额为329.9亿美元。主要出口对象国为美国、西班牙、巴西和科特迪瓦等,主要进口国为中国、荷兰、美国和英国等。
外国投资领域主要是石油、银行、制造和建筑业。尼八家石油公司控制着75%的石油销售,但外资占有40%的股份。主要投资国为美国、法国和英国。
尼日利亚的贸易环境良好。作为非洲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西共体”)的创始国,尼日利亚的地位举足轻重。西共体15个成员国总面积约511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1/6多,人口近2.3亿,约占非洲总人口的1/3;GDP占非洲的15.3%,高于中非和东非地区。西非乃至整个非洲市场和尼日利亚市场状况比较一致,机电设备、轻工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等供不应求,价格低廉和实用耐用的产品在市场上非常有吸引力,中国商品在西非及非洲市场比较受欢迎。
尼日利亚与周边国家及国际组织的贸易优惠政策
序 号 | 类 别 | 贸易优惠政策 | 主要面对国家 | 起始年限 |
1 | 世贸组织 | 成员国间享受特惠制待遇 | WTO成员国 | 1995年 |
2 | 西共体 | 区域内各国间商品贸易可自由流通,免除关税。 | 西非国家 | 2008年 (计划) |
3 | 科托努协议 | 纺织品和服装无配额限制,免关税待遇的进入欧盟市场 | 欧洲国家 | 2000年 |
4 | 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 | 原产地服装无配额限制,免关税待遇 | 美国 | 2000年 |
【工矿业】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85%、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来源于石**业。2008年石油出口收入628.6亿美元,约占出口总收入的91.5%。因石油主要用于出口及国内炼油能力较低,约70%国内成品油消费需依赖进口。1993年尼国家石油公司与壳牌等3家西方大公司斥资38亿美元在河流州邦尼地区建成大型天然气液化厂,年加工能力为72亿立方米,目前该厂还在逐步扩建。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目前尼发电装机容量约为7000兆瓦,但因电力设备年久失修,实际发电量仅为装机容量的一半。主要制造业为纺织、车辆装配、木材加工、水泥、饮料和食品加工,大多集中在拉各斯及其周围地区。但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仍依赖进口。
【农业】尼独立初期为农业国,棉花、花生等许多农产品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农产品产量逐渐减少。上世纪80年代起,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降至20%左右。目前,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40%左右。全国7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可耕地8120万公顷,已耕地3400万公顷。农业主产区集中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能力较前有所提高,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大量进口。近年来,可可产量有所增加,保持13万至17.5万吨的水平。
【旅 游 业】 旅游资源丰富,但尚未很好开发。全国有饭店约400家。主要旅游景点有:夸拉州和高原州的瀑布,博尔诺州的乍得湖寺院,十字河州的大牧牛场,伊莫州的奥古塔湖,翁多州的温泉和包奇州的野生动物园。
【交通运输】运输以公路为主,以水路、铁路运输为辅。交通运输较为紧张。
双边经贸往来
中尼签有贸易、经济、技术、科技合作和投资保护等协定,并设有经贸联委会。2009年中尼贸易额为63.72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4.76亿美元,进口8.96亿美元。中方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和建筑型材等,进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气等。
尼已成为中国在非洲重要承包市场之一。中方已承揽铁路改扩建、阿布贾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发电站、农村程控电话网、石油区块开发等项目。
资源
资源丰富。已探明有30多种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锡、煤、石灰石等。迄今已探明石油储量362亿桶,居世界第十、非洲第二位。2008年日产原油217万桶,2009年中日产原油140万桶,年底恢复到200万桶以上。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5.3万亿立方米。煤储量约27.5亿吨,为西非唯一产煤国。锡储量估计为1 4 万吨,铌为4 2 万吨。锡、铌和钽共生,主要分布在包奇高原地区;铁主要分布在洛科贾附近;煤主要分布在埃努古附近。尼日利亚还是世界天然橡胶主要生产国。森林覆盖率为17%,多为贵重的红、白坚木。水力蕴藏量估计为950万千瓦。
尼日利亚北部多种花生、棉花、大豆,南部多种油棕榈、可可、天然橡胶,其中最重要的农产品是棕榈仁、可可和花生。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前列。主要粮食作物南部是薯类和木薯,北部是玉米和高粱。热带木材的产量也占世界第二位。
尼日利亚人力资源丰富,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约5721万。按照尼日利亚劳工部规定,尼日利亚从业人员的最低工资是每月7500奈拉(约合450元人民币)。一个雇佣50人及50人以上的雇主须支付最低工资。在实际中,尼日利亚从业人员的月工资平均保持在8000-10000奈拉(约合500-6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