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刀块具体怎么切,大家都讲的很清楚了,我就不细说了。
滚刀块的切法要用在什么材料上,简单概括就是:稍微硬点的食材,表皮有一定厚度并有可能妨碍入味,大概接近圆柱形。一般符合这三条其中两条,都可以进行类似的操作。
经典的食材如同红白萝卜,青瓜丝瓜节瓜西葫芦瓜,茄子土豆乃至于西红柿等。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滚刀块,以及什么时候用滚刀块?
1. 图方便
并不是所有的食材都特别好切的,比如我说前面提到的经典食材,他们由于自身过硬(土豆)或者过软(茄子),切丝本身都是一个比较不好操作的事情,所以有些时候大家图方便,就直接滚刀块了。
注:当然,我个人不建议你因为图方便就选择这个切法,那样出来的东西会不好吃的。
2. 配合烹饪方式,避免不入味/过度入味/食材散架
滚刀块切出来有个特性,是东西特别大块,且可能会带有一点外表皮。因此烹饪时间对于单个食材来说是比较长的。因此在炖,煮,炸+煮,焖,煲汤等这几种烹饪手法里面,滚刀块会用的非常多。
带有一点薄的外皮,也可以使得部分食材免去过度入味/无法入味/完全散架的困扰。以茄子为例:如果茄子皮全部去掉,就算是滚刀块也会过度入味,茄子也会变得软榻而不好看;比如如果整根茄子切成圆柱状去烹调,那么入味的时间就会远大于滚刀块;如果保留茄子皮,在合理烹饪的范围内茄子可以保持较好的“茄型”,同时又不至于过度入味。
所以,我们常用的滚刀块实际如下:
比如萝卜牛腩里面的萝卜 (由于熬煮时间久,要避免过度入味及食材散架)

比如上汤煮丝瓜里面的丝瓜(稍微带一点皮方便塑性,同时不至于过度入味)

3. 配合食材的实际大小
上面提到的例子里,萝卜牛腩中,萝卜和牛腩都是成块状的;大盘鸡中,土豆,青红椒,洋葱和鸡块一般都是成块状的;广东人煲汤的时候,以胡萝卜玉米猪骨汤为例,里面的胡萝卜,玉米,猪骨都是大块状且形象相近的。
主要原因在于,食材大小一致以后,不管是从烹饪时长,外观,食用感受等都会有更好地同步性。因此,有时候切滚刀块也是为了和其他食材进行配合而制作的。
**的例子就是大盘鸡里面的土豆,为了配合鸡块而进行的一个搭配。

最后总结:
烹饪方法上:炖,注,炸+煮,焖,煲汤 等耗时较长的烹饪方式都适合使用滚刀块。
食材搭配上:如果有部分食材不得不切成块状(比如鸡翅),那么其他食材也需要配合切大块,滚刀块这时候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