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广复种马铃薯 打造增粮增效新模式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杨有为 发布时间:2024-08-27 11:42:14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庆阳市启动实施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将复种马铃薯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完成种植面积8.18万亩,较上年增长48.5%。目前整体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一、精心部署安排,强化工作责任抓落实。利用冬油菜、冬小麦茬复种马铃薯,是我市探索创新出的“两年三茬”种植新模式,既可充分利用夏季闲置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高位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专题调研、现场指导,作出批示。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庆阳市百万亩复种增粮增效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二是专班督导抓促。市农业农村局统筹谋划推进、组建专班跟进,召开视频调度会、现场推进会、技术培训会,推促复种工作开展。三是压实责任落实。各县(区)加强组织领导,细算耕地账、效益账,建立复种台账,将生产任务分解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具体到地块、到作物,抢时抓早播种,超额完成任务。

二、注重试验示范,强化成果展示提水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一是合理布设试验。根据试验示范目标,科学制定试验方案,突出不同茬口、不同区域,从整地覆膜、适期播种、间苗除草、水肥管理、测产收获等环节全程指导,详细记载试验数据,研究分析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二是综合分析效益。主要推广冬油菜—马铃薯—冬小麦(冬闲)模式和冬小麦—马铃薯—冬小麦(冬闲)模式。据历年示范测产,冬油菜茬亩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冬小麦茬亩产量在1300公斤左右,复种效益较为可观。三是突出成果展示。组织乡村干部、农技人员、经营主体负责人、种植农户开展现场观摩,凸显科技增粮增收作用,引导经营主体和农户扩大复种面积,增加经济收入。

三、加大科技创新,强化技术集成促推广。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技术指导作用。一是合理优化布局。实践证明,复种马铃薯冬油菜茬口好于冬小麦茬口,适宜推广区域主要为西峰区、镇原县南部、宁县、正宁县、合水县、庆城县南部,其他地区仍作为试验区域。二是筛选适宜品种。主要选择高产、优质、高抗的脱毒种薯,中晚熟品种以青薯9号、陇薯7号、冀张薯12号为主,中早熟品种以希森6号、V7(大叶)为主,搭配种植陇薯10号、LK99、陇薯19号等。三是推广集成技术。重点推广适宜机械化操作的高垄露地栽培技术,集成示范灭茬深耕、种薯拌种、病虫防控、机械收获等技术。成立复种工作技术指导组,引导460名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指导农户全面掌握复种技术要领。

四、突出关键环节,强化要素整合助生产。市、县(区)分别整合到县涉农资金,提早做好种薯、农资采购调运,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全力保障种足种好。一是加强资金扶持。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积极向省厅汇报衔接,争取轮作试点项目资金1200万元,对承担复种马铃薯生产任务的规模经营主体每亩补贴150元,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市、县(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累计筹措资金392万元用于马铃薯种薯采购、农资储备及示范推广。二是加强农资储备。市、县(区)加大种薯、化肥、药剂等农资的调运和农机具的调配,提前做好播前准备工作。组织农业执法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加大农机安全检查,全力保障复种马铃薯工作开展。三是加强防灾减灾。及时与气象、应急部门对接,发布干旱、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指导经营主体和农户做好防范。农技推广部门加强马铃薯早晚疫病监测预报,指导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