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栽培马铃薯过程中,播种技术是影响全局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对后来的植株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影响,播种不仅要考虑当时的条件和措施,还要考虑整个生育期可能出现的不利或有利的因素,为以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创造条件。
有些地区春季风大雨少,多数地区又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影响着马铃薯的幼苗出土和植株前期的生长发育,不利于产量的积累,是影响丰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雨季又多集中在7-8月份,有的年份夏秋多雨,田间饱和而成满象,块茎在田间大量腐烂。这种夏秋涝是丰收的最大威胁。与春早争高产,与秋满夺丰收,就要在播种阶段加以全面考虑。
选地选茬
在常年有涝害威胁的地区,一般要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岗地栽培马铃薯。虽然岗地不利于克服春旱,但夏秋涝对马铃薯的威胁比春早更为严重,应把防涉保收作为重点,把抗早保产放在第二位。因为只要正确地掌握播期,灵活地运用播法,再加上马铃薯本身抗旱性较强这一特点,春早比夏涝易于战胜。
选茬以小麦茬最好,因麦茬多进行秋翻秋耙或是秋搅垄,土壤疏松,墙情良好,有利于抗早保苗,土层疏松也适于结薯和渗水防涝。我省多数地区习惯于接谷茬与玉米茬种植,尤以谷茬为多,因为玉米茬与谷属于硬,在作物轮作中多用马铃薯接硬茬种植,这是其它作物不适于接硬茬的结果,因谷子抗早,一般多在岗地种植,接谷茬有利于防涝。接谷种植时,必须将谷处理好。
处理谷茬可用粉冻茬的方法,在早春未化冻前用重木耕子将谷茬耕掉,或用压冻茬的办法,在化冻前用渡子将谷茬压碎,也可在土壤刚化冻达4-5厘米时用杯耙将谷茬杯掉,然后耕一遍将茬子搂出田间。如化冻过深再杯,既破坏了垄形,又影响墙情。谷茬如不经处理,播种时往往覆土不严而造成严重的缺苗,在春旱的情况下缺苗更重。
种薯的准备
出窖后困种和选薯,播种前15-20天,应把种薯从窖内取出,放到温暖室内进行困种。我省贫下中农素有困种习惯,一般做法是在室内穴积。困种前要挑选健康种薯、淘汰病薯。健康种薯的标准应具备品种特征,表皮柔嫩,色泽新鲜光滑。要严格淘汰表皮有龟裂,畸形,生有病斑的块茎。经过困种后的种薯表皮生有病斑的更易识别。
种薯在窖中,常常因为管理不善,窖温过高,迅速度过休眠期而发芽,如果出窖后必须要用已发芽的块茎做种时,应选择发芽少和幼芽短而粗壮的块茎做种,不应当把生有纤细幼芽的块茎做种薯。
催芽处理,其方法有两种:
(1)播前一个月把切好的薯块与湿砂交互层积,厚度约45-50厘米,在火炕上或温床中催芽,当芽长1厘米时,挖出移入田间定植。
(2)在播前30-45天,把种薯放到向阳背风处薄铺一层,约2-3个种薯厚,使在阳光下发芽,早晚要覆盖以免受冻。当芽长1厘米,块茎变绿时,切块播种。这两种催芽方法,温度都应在15度上下,不得超过18度。催芽后成熟期能提早半个月。
栽前切块
一般应在栽植前1-2天切块,切块大小以一斤种薯切成20-25块为宜,切块大时虽播种后对抗早有利,但太浪费种薯;切的过小虽能节约一部分种薯,对抗旱不利。要根据播种时土壤墒情,灵活掌握切薯块的增大或缩小。切块时最好从脐部先切,做到按芽切块,切得均匀,有利于出苗后生育一致。
国营农场和城郊菜队大面积栽培马铃薯时,由于用种量大,也可在播种前4-5天开始切块,切好的薯块应放在通风阴凉处摊开,使切口充分愈合,形成新的木栓层再行堆积,可防止病菌侵染切口变黑腐烂。夏播马铃薯的播种期正值高温季节,切割薯块时更应考虑采用这一措施,防止切块腐烂。
如果土壤疏松,结构良好,墒情干湿度适中,也可以当天切薯,直接播种。切开后的薯块,不可堆放过久,否则易造成切块皱缩而降低产量。
切割薯块时,要特别注意淘汰病薯,凡是见到表皮有病症的,随时甩掉。感染了环腐病的种薯从表皮上不易识别,常常在切开种薯以后才能发现,它在种薯上的症状是:沿维管束形成黄圈并有锈点,严重时可以挤出乳黄色的浓液,遇到这种病害时要对使用的切刀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