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士强

江苏省睢宁县人

199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

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8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曾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美术馆专职画家

江苏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工程人才

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

苏州市姑苏文化重点人才

苏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文|長川文化

推开三樟草堂的木珊门,进去认识谢士强其人、其画、其文,扑面而来是他那份朴实无华的亲切感。“士强”,士乃士气,强乃好强。中国有句古语,叫“人如其名”,果不其然,他谈吐温婉,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他热情好客,敦厚宜人,如沐春风;谈起专业,自信自强,直指人心。知道我们要来,古树陈皮茶已煮好,满屋茶香味,一身书卷气。问其草堂名号何意?曰:其一,院中有三棵樟树;其二,古有约法三章;其三,鲁迅有三味书屋;其四,在家排行老三;其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此刻再观三樟草堂,不见“陋室”,唯有德馨。

三樟草堂

三樟草堂 ║ 临水轩茶室

从父亲案头的藏书,孩童的想象力天马行空,臆造出一整个世界的千姿百态。从邻居画笔下的明媚鲜妍,无穷的视觉享受,打开少儿郎看见世界瑰丽的另一只眼。于是,文以抒情,画以明志,一介布衣走上了他的绘画路,一走便是三十余载。

无心插柳 柳成荫

追溯人生第一次高光时刻,谢士强记忆犹新。

大学刚毕业时

十六岁恰同学少年,以优异的佳绩,被当年全国四大重点中专之一的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录取。村里破天荒的在其老家的院里放了一场露天电影,请全村老百姓看,以示庆贺。村支书郑重其事的送了一本当年最豪华的牛皮纸工作日志,并煞有其事的用楷书写上为某某村争光的字样。据说他是村里第一位考出来的中专生,后来他又成为第一位本科生,第一位研究生。尽管后来村里的大学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谢士强仍是最特别的那个。他开玩笑说:“村里的男孩子找媳妇很容易,四邻八村都知道这里风水好,频出大学生。”

意气风发,鲜衣怒马,踏上学艺之路。

起初向往油画世界里的斑斓,不想却误入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仙境,一时无所适从。谢士强回忆当年考苏州工艺美术学校选专业时,懵懵懂懂,只因工艺绘画专业,有“绘画”二字,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最初以为绘画专业就是画油画,没想到该专业学的大都是国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曾让他一度懊丧、失落。所幸当时授课师长多为当年吴门画派的传承者,谆谆善诱之下,他提炼出本性中的澹定,既来之,则安之。之后便对国画从姑且一试的心态,转而喜爱,最终坠入挚爱。始于意料之外,忠于心之所向。

机缘如许,妙不可言。人生有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往往又是人生的必然

时光影集║青涩岁月

山园清穆 ║ 180x95cm ║ 2014

南来北往 得真意

2001年,从天津美术学院深造归来,谢士强进入昔日母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当年的学子此时也已为人师。他在校内教授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工笔人物、写意人物,工笔花鸟、写意花鸟等课程。因院内安排的外出写生课,他又重拾山水画境。

大学时光

大学课堂示范

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谢士强,对北方的大山大河,情有独钟。于是黄土高坡、太行山脉、华山、沂蒙山、崂山成为他远行的留恋处,回环往复十余年,未曾想画江南。写生之余,他尝试大量的现代水墨,欲突破固有范式,想从传统中另辟蹊径。

谢士强从江南出走的那些年,北方画家也纷至沓来,到苏州园林寻找创作灵感。陪同之余,滋生暗想,外地画家尚且不远千里奔赴苏城攫取园林之美,我何不试之?这一试便一发不可收拾。彼时已经在苏州生活多年的他,耳濡目染,对苏州园林早已谙熟于心。

黄土高坡安塞写生

敦煌考察

圪凸店写生 ║ 39x55cm ║ 2013

查济写生 ║ 45x60cm ║ 2014

大洼写生 ║ 45x60cm ║ 2015

崂山写生 ║ 33x33cm ║ 2017

山色清丽 ║ 38x50cm ║ 2020

岚光翠影 ║ 38x50cm ║ 2020

十年渐成 三重境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中国文人推崇的「三重境」。在谢士强看来,他的园林画亦是如此。

起初,画园林是园林。

一座苏州城,半部园林诗。园林是无声的诗,是立体的画。“园林绘画应该是苏州的,苏州的应该是古典的,古典的应该是雅致的,雅致的应该是秀蕴的”谢士强如是说。他首先承袭古典的精致主义,采用界画的手笔描绘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用写意的手法描绘湖石、林木。极工致和极写意相结合,尽精微致广大。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活,得烟云秀媚。”他大笔排布山石,小笔收拾草木楼阁,“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兼工带写,中和粗与细、收与放、松与紧,虚实相生、动静相依、疏密相映、张弛得当。在园林的种种物象中去体味诗意的韵致,去享受创作的快乐,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曲园寒岫 ║ 39x65cm ║ 2017

雪色园空 ║ 39x65cm ║ 2017

渐渐地,画园林不是园林。

谢士强遵从中国美学上讲的“墨为上品”,以浓淡干湿之变化,幻化出世间万象。这个时期的园林,不着一色便分五彩。他所创作的园林作品大都淡去色相而得色之灿烂,画面虽不设一色,但五彩皆备。其作品有一种“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寂寞萧疏之境,而这种境界也正是历代文人追求的一种无上境界,同时也是禅家崇奉的境界,在孤寂的世界中,才会有真正的生机勃发。一个无声的空灵世界,一个淡去色相静穆的世界,“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笔法幽微,似幻似真,浓淡渲染,干笔皴擦,繁华落尽,一派萧疏寂寞之境。反观多数画者,在面对自然界时,选择将表达停留在色相之上,结果往往失去了那份真意。

寒园清晓 ║ 39x65cm ║ 2017

就好像那太极阴阳鱼,只是黑白两色,却囊括了天地间极致的道理。园林的文气、书卷气保留,经由墨色的解构,氤氲变成舒逸。在湖石、林泉之间的相对关系上抽象处理,创造出园林更深的层次美与意境。园林有“芥子须弥”、“壶中天地”之说,中国画则讲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谢士强的画,笃定里有霸气,沉着浑厚,不事纤巧,气息葱郁氤氲,让人可以想象未及付诸笔墨的种种。此外,谢士强坚持水墨园林,不以奇技感人,不流于滥情,始终用一种古典、含蓄、谦卑的自控力控制画面,保持东方式的工整静谧,在传统里与古人遥遥相望,格物格心。

瑞雪临园 ║ 248x124cm ║ 2021

天池胜境 ║ 50x50cm ║ 2020

天池禅音 ║ 50x50cm ║ 2020

山房碧林 ║ 180x200cm ║ 2023

最终,画园林还是园林。

从眼中之园到心中之园,画它而不是它。画它又是它。

六张八尺整张宣纸相接的《天如玉鉴》他提笔就画,假山沟壑,一气呵成,狮子林各处景物跃然纸上,画完后长舒一口气。翌日陪朋友去狮子林观赏,曾言:“我要是画之前来狮子林,这张画我就画不出来了”。狮子林内气象万千,湖石林立,错综复杂,照着画难以得其全貌,更不可得其韵致。故而谢士强摒弃狮子林原本布局,只画心中之狮子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意在笔先、以神传形。画家勾画皴擦间,山水自显、移步换景、草木繁盛、春色如许、似幻似真。那个时候,谢士强在笃定地造心中之园,有生机、有循环、有生态的心中之园,他要的不是一座假山、一片湖水、一亭一廊,而是幽雅、闲情、神韵、诗意、禅意和余味无穷。画家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经营位置,计白当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湖石曲桥,亭台楼阁,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笔由心生,笔笔生发,最终浑然天成。

横屏欣赏 效果更佳

天如玉鉴 ║ 246x741cm ║ 2022

闹红一舸 ║ 180x776cm ║ 2022

人如其画 守正道

总相信一个人内在的格与行出的事,不是空穴来风,他的足迹,一步一步都有来处。

当问及日常在笔墨功夫和精神意趣上如何精进?谢老师坦言自己有个“坏习惯”。最开始构图时他会闭门沉静;一旦搭好框架,他就开始闹腾,看电视剧,听音乐,流行的电视剧他如数家珍,和学生们交流心得,没有任何疏离感;作品快结束时,他又回到最初的沉静,关起门来,小心的收拾每一个细节。另外,他还爱看闲书,章回小说、野史掌故、聊斋志异都在涉猎,乐此不疲。在现实中辗转,有时觉得四顾茫然,一片烟水,所谓终点似乎遥不可及。不妨穿越一下,去姊妹艺术里透一透气,在心灵的异度空间里换一种空气呼吸。去《三国》里见文治武功;去《红岩》里见信仰如炬;去金庸的武侠里见家国道义;去琼瑶的言情里见儿女情长……

不断地丰盈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或可达到在创作时不拘一格,画思泉涌的境界。人要抵达某个终点,未必要固定行路图。

曲园清音 ║ 200X240cm ║ 2016

他的画,越来越笔由心至、心由意至。他的性情,他的品格,也越看越洞明。绘画之余,谢士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慈善拍卖、画展、研讨会上常见他穿梭的身影。一点一滴的社会活动,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锤炼了他的社会担当。他正朝着他心中所谓的大艺术家方向砥砺前行,发扬一介文士的家国情怀。虽出身布衣,但心之所向仍是家国情怀,问及何为大艺术家?曰:“除了过人的技艺积淀,一定要有家国情怀,方为真正的大艺术家”。就像前辈先贤黄宾虹、潘天寿、石鲁一样,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铁肩担道义,妙手铸画魂。

出身布衣,但心之所向仍是家国情怀,问及何为大艺术家?曰:“除了过人的技艺积淀,一定要有家国情怀,方为真正的大艺术家”。就像前辈先贤黄宾虹、潘天寿、石鲁一样,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铁肩担道义,妙手铸画魂。

2020年疫情爆发,他心系前线,瞄定感人至深的温暖瞬间,创作45幅《战“疫”日记》,被业界评为“这是一组最没有功利心、最有温度的作品之一”。

战“疫”日记 ║ 160x90cm ║ 2020

三十年从艺,谢士强如履薄冰,画的越久,艺术认知的越深,感觉绘画却越来越难,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人字有两笔一撇一捺,一笔写前半生,一笔写后半生,前半生写执着,后半生写放下。放下是修行,说易行难,一旦开始放下,快乐即至。诚如佛曰: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静照忘求,春暖花开。

黄山考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