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理研究

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

2

别名

胡麻子、亚麻仁、壁虱胡麻、大胡麻。

3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稍木质,表面具纵纹。单叶互生,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叶脉常3出。花单生于枝顶及上部叶腋;萼片5,宿存;花瓣5,蓝色或白色,倒卵形或广倒卵形,先端近圆形,微凹,基部渐狭,边缘微有波状缺刻;雄蕊5枚,与花瓣互生,花药线状,纵裂,花丝细长,线形而扁,基部逐渐膨大,略呈三角状,退化雄蕊5枚,仅留齿状痕迹,与雄蕊互生;子房5室,每室有2枚胚珠,花柱5,分离,柱头条形。蒴果球形,稍扁,淡褐色,成熟时顶端5瓣裂。种子扁平,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黄褐色或暗褐色,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7~9月。

4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有栽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5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6

药材性状

扁平卵圆形,长4~7毫米,宽2~3毫米。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平滑而有光泽,一端钝圆,另端尖而略偏斜,在扩大镜下可见微小的凹点。种脐位于尖端的凹陷处,种脊位于一侧的边缘,种皮薄脆,胚乳薄膜状,棕色,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用水浸泡后,种皮表皮中的黏液质膨胀而成透明黏液膜,包围整个种子。气无,嚼之有豆腥味。以饱满、光亮、色红棕者为佳。

7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经、肝经、大肠经。

8

功效与作用

润燥、祛风。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润下药。

9

临床应用

用于疠风疥癞、皮肤干燥瘙痒、阴虚血少、肠燥便秘、毛发枯萎脱落;此外,尚可用于血虚头痛、眩晕、麻风及肺燥咳嗽等症。煎服,用量9~15克;或外用适量。

10

药理研究

有轻微致泻、防癌、润滑、缓和刺激、调血脂作用,可用于治疗局部炎症,还可预防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注意,由于含氰苷,服用应注意毒副作用。

11

化学成分

主含亚麻子油,脂肪油30%~40%,油中主要成分为亚油酸、a-亚麻酸、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并含牻牛儿基牻牛儿醇。

12

使用禁忌

胃弱、大便滑泄及孕妇忌服。

13

配伍药方

治烫火伤:亚麻仁油(高温消毒)涂患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②治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亚麻子、白鲜皮、地骨皮各60克。做蜜丸。每服9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③治疮疡湿疹:亚麻仁15克、白鲜皮12克,地肤子15克,苦参15克。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治脂溢性脱发:鲜柳枝、亚麻仁各30克。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来源:中国健康养生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