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现在的供应商端,再到车企,努力实现智能化部分的“舱驾一体”是大家的一致追求,一方面是使用同一供应商的产品能够优化出更好的体验,而最关键的一点,是真的能在全生产流程中,大幅降低成本。
像英伟达的Orin芯片,是如今辅助驾驶领域核心Soc的顶流产品,大家可能一般只是注意到它在智能驾驶方面的能力,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其实也是一枚智能座舱芯片,也没有车企去刻意地开发它在座舱方面的能力,但是到了Thor芯片这里,大家深刻注意到了它能实现舱驾一体的硬实力,但是它有几个缺点,一个是要到2025年才量产,另一个就是估计会特别贵,有类似情况的还有高通的Snapdragon Ride。
黑芝麻抓住了舱驾一体产品的真空期?
虽然都在喊着舱驾一体,但现在其实正是海外供应商产品硬件的真空期,这也正是国内自主的芯片半导体企业发力的好时机。在上周末的黑芝麻智能战略发布会上,黑芝麻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武当系列,这一系列的首款芯片C1200正式发布,这是一枚面向跨域计算场景,可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智能汽车内部多个不同域的需求。
黑芝麻在之前发布过华山系列芯片,是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但其实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款产品装车使用,这条赛道的产品确实是太卷了,而且几乎已经被垄断了,想再挤进去如果没有大车企合作,确实不容易。
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势力们,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在辅助驾驶方面使用英伟达、地平线、华为或者Mobileye的芯片,座舱采用高通或者恩智浦芯片,甚至还要加入一些英飞凌和德州仪器的芯片去做融合,就比如之前的理想ONE以及领克旗下部分车型的座舱核心Soc,需要高通骁龙820A+德州仪器Jacinto6或者恩智浦i.MX60,调校过程复杂,成本不好控制,甚至还会有芯片断供等风险问题,所以才会产生舱驾一体这条赛道,上面我们提到了现在是一个真空期,大企业们还没有转过身来,而车企们确实又很有需求。
目前智能汽车的计算需求主要集中在这7个部分:通用CPU、AI神经网络处理、图像渲染、专用的CV计算、音频音效处理、提供冗余的实时性算力,其中AI神经网络处理和图像渲染会消耗掉大量的算力,这也直接对接着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那么黑芝麻最新的武当系列C1200能力如何,如何化解这些部分各自的算力需求呢?
C1200能力如何满足7大部分的算力需求?
C1200芯片是基于7nm制程工艺,使用支持锁步的车规级CPU核A78AE,算力为150 KDMIPS,还有车规级高性能GPU核G78AE,二者是ARM在2020年发布的CPU架构,这一架构主要面向智能汽车开发,为了同时支持多领域计算而做了优化。
C1200支持处理多路CAN数据的接入和转发,支持以太网接口以及常用的显示接口格式,在智能座舱方面支持多屏输出,可以输出多路4K效果,同时还支持双通道的LPDDR5内存颗粒,可满足跨域融合后的带宽需要,在车机屏幕越卷越凶的现在,芯片硬件面临的压力已然不小,而C1200的冗余度还是不错的。
同时,C1200拥有多组内置MCU,算力为32KDIPMS,最多可以支持12路高清摄像头的感知输入,支持高速率的MIPI。C1200采用黑芝麻智能两大核心自研IP——NeuralIQ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和DynamAINN神经网络加速器NPU。全新的NeuralIQISP模块可以支持每秒在线处理1.5G像素,DynamAINN车规级低功耗神经网络加速引擎支持实现高速NOA的功能,C1200单颗芯片就可以实现行泊一体,目前新势力们和传统品牌们在做行泊一体方案时,一般都会使用1颗主芯片+1颗TDA 4,另外C1200还可以支持BEV整车计算,拥有打开上帝视角的能力。
但是这里也会发现,1.5G像素的处理能力想要应对如今辅助驾驶感知系统的压力,可能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的,但是这款芯片还可以叠加使用,甚至还可以与黑芝麻企业的华山系列芯片一起打包使用,C1200支持多芯片组合,单颗C1200能够实现座舱+基础智驾一体化;两颗C1200能够实现座舱+高阶智驾;单颗C1200与华山系列其他芯片组合能够提升座舱和智驾水平。
总结来看,黑芝麻武当系列的C1200单颗芯片可以支持包括CMS(电子后视镜)系统、行泊一体、整车计算、信息娱乐系统、智能大灯、舱内感知系统等跨域计算场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大家设想中的舱驾一体的初步操作。
当然大家也会有疑惑,一颗芯片要完成跨这么多领域的运算,忙得过来吗?为了武当系列,黑芝麻智能自研的Extreme Speed Data Exchange Infrastructure(ESDE)能够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底座,一方面安全地隔离不同功能安全等级要求的算力组合,也就是可以在算力请求发出时,就能够分清主次,把算力分配给此时最需要的领域,就像车辆的四驱系统一样,把动力分配给有抓地力,不会空转的车轮;另一方面,低时延处理并传输大流量数据,可以充分利用算力,这一点与这枚芯片的CPU架构也有关系。
如今智能汽车在智能化的软硬件方面付出的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开发成本方面,车辆不同的领域的信息,如果要想融合在一起,需要翻译过滤掉大量的数据,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意义的,但由于使用了不同的芯片供应商,底层没法完全打通,就需要在这方面付出高昂的成本。其实我们就可以把这一点理解为特斯拉使用纯视觉一样,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完全依靠视觉感知,不需要去解读过滤各种雷达数据、矛盾的高精地图数据,甚至还有车路协同的数据,系统承受的压力比较低,同时它就用了摄像头,硬件成本的肉眼可见的低,软件开发成本也会相应地大幅降低,这也是它能不停降价原因的一部分。
总结:
而黑芝麻的C1200就是瞄准了舱驾一体目前这一痛点而来的,把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度做到更高,大幅压低车企和供应商们在硬件数据融合方面的成本,也能为车企们减轻压力。
当然,快速量产上车的黑芝麻旗下产品的当务之急,因为竞争时刻都在,自主芯片企业中,地平线的征程5就是一个很大的竞争对手,征程5从今年开始大批量装车使用,虽然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还是征程5在辅助驾驶方面的建树,但这一枚也是为了实现舱驾一体而做足了冗余的产品,肯定会在接下来与黑芝麻的C1200形成激烈的竞争,2023年内推出的C1200会在2024年开始装车,舱驾一体的大战将从年底开始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