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地里的小麦长得绿油油,看着非常喜人。不过在麦田里,生长着不少野草,在2月份还看不出来,等到3月份,麦苗拔节的时候,这些野草也会蹭蹭地往上长。
麦田野草之中,有一些是可以食用的野菜,在过去人们常常会去麦田里挖这些野菜来吃。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面条菜和米蒿,面条菜的季节迟一些,这个季节可以采摘的是米蒿。
米蒿
米蒿又叫黄蒿、麦蒿,它的花朵是黄色的,种子非常细小,比油菜籽还小。正是由于种子小,所以常混在麦子里被人们播种下去,以至于麦田里总是少不了它的存在。
实际上,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米蒿是一种有害的杂草,数量多了之后,会影响麦子的产量,所以开春之后也会锄掉它。一般在农历二月的时候,也就是3月份,米蒿是最嫩的时候,此时可以摘一把回去吃,过季了就会很苦,没那么嫩。
米蒿的气味比较重,一般人可能觉得这么重的蒿子味道不知道怎么吃。实际上,只要处理得当,米蒿也可以变得美味。在华北一带,很多人都吃过米蒿,对处理米蒿很有一套。首先,采摘回来的米蒿最好是趴在地上长的那种,还没有长起来,最为鲜嫩。
通过清水洗干净灰尘泥土之后,放在开水中烫一下,再用凉水浸泡半个小时以上,再攥干净水分即可。通过开水烫、冷水泡,基本可以去掉米蒿的大部分气味,它的苦味也会变淡。
处理好之后的米蒿,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包饺子吃,煮熟后很香,也可以拌蒜吃。拌蒜这种吃法类似于韭菜花,把米蒿和蒜头一起捣成泥,夹馒头、卷饼吃,或者当调料都很开胃。
也可以把它加入面粉中蒸馒头、窝窝头,各种吃法都可以。在北方有一种专门用米蒿做的馒头,叫米蒿馍,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
米蒿幼苗可以作为野菜,它的种子也有用途,那就是榨油。那些比芝麻还细小的种子,含油量挺高,几十年前常有人把它们收割回家,打下种子去榨油。
米蒿的油其实味道也挺重,现代人估计吃不惯,但在以前,这种不用种植就可以收割的榨油种子,还是有很多人抢着割。榨出来的油相当于免费,虽然不怎么好吃,但也够一家人吃一段时间了。
如今再看到这些野菜,不少人记忆犹新,想起了小时候的生活。有时候我们摘野菜、吃野菜,其实也是对过去农村生活的一种怀念方式,野菜从某种程度上也记录了我们的纯真年代。
朋友们,你们喜欢吃野菜吗?是否吃过米蒿呢?如果在麦田里看到了,记得摘一把回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