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平舆的芝麻,不得不先说说平舆的历史了。平舆县白芝麻栽培史上溯至周初,《史记》记载:周公稷,儿时以种植树和芝麻为游戏。这是有关中国栽培芝麻的最早记载。明、清时期,在今平舆县杨埠镇形成了芝麻集散地,清廷设立了杨阜巡检司。清初,驻马店一带的小磨香油已成为宫廷供品。
1980年平舆白芝麻获国家经贸部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平舆县被河南省命名为白芝麻外贸出口基地县,1997年平舆县被国家批准为商品油料基地县,1998年平舆县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列为白芝麻标准化种植试点县,2000、2001年连续实施了国家财政支持科技扶贫白芝麻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
全县白芝麻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总产、年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称。平舆白芝麻含油率高,生产加工成的“小磨香油”是食用油中的珍品,富含各种营养元素和维生素E、C,亚油酸等,被西方国家称为“营养女皇”,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健发润肤的功效。平舆县小磨香油,采用传统工艺,手工磨制,棕色透明,香味持久。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小磨香油”这词汇,很多人也都知道小磨香油很好吃,很香,可很多人却不知道小磨香油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是香油,那当然是用芝麻制作而成的,有些地方也称其为麻油。
香油是以芝麻为原料制取的植物油,它色泽金黄,香味诱人,营养丰富,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调味品。香油根据制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榨香油和小磨香油【传统石磨水代法工艺】。小磨香油味道浓郁,制法独特,由古至今,传承不绝。那么,小磨香油到底好在哪里,又是如何制取的呢?
制取小磨香油一般选用粒大饱满的芝麻,用较大的火候反复炒制,放入石磨中磨制,磨成芝麻酱,将芝麻酱倒入制油器具,加入适温适量的水替代出香油,这就是小磨香油的制取过程。虽然这听起来简单,但其中还真蕴含着些许道理。
小磨香油的制法很古老,所使用的工具也很古老。用石磨磨制芝麻,能够极少破坏芝麻中的天然抗氧化物质—芝麻酚。芝麻酚是香油的香气成分,也是香油品质的保证。芝麻酚不仅使香油的香味浓郁,而且因为芝麻酚的天然抗氧化作用,从而使香油的保质期得以延长。 水代法取油是制作小磨香油的最后环节。向制油机里的芝麻酱加入适温适量的饮用水,通过充分搅拌,香油就能被水替代出来,这种古老的方法叫作“水代法”。用水代法取油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用机榨取油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利用现代机器压榨香油的方式。利用水代法取油是小磨香油和机榨香油最重要的差别。
用水代法取油的道理是这样的:被磨细的芝麻酱由香油和非油物质混合在一块。注入水后,由于水的比重比油的比重大,一部分香油开始慢慢上浮,水下沉。非油物质和水的亲和力更大,非油物质逐渐和水融合,香油逐渐分离。人工搅拌,使水和非油物质更充分的接触融合,加速了香油的分离。分离出来的香油继续上浮,最后就可以取香油了,这就是水代法。水代法完全采用物理方式取油,全程不添加任何物质,不仅保证了香油的质量安全,还保留了浓郁的芝麻香味。 芝麻与石头、水在一起所出的小磨香油,既保留了芝麻的香味,又能保持纯天然的芝麻营养,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至今,平舆县的小磨香油依然飘香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平时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吃的芝麻制品有:芝麻香油,芝麻粉,芝麻糊,芝麻饼,芝麻酱,炒熟吃,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等,营养丰富常年食用可养身黑发延年益寿,所以懂养生的都知道芝麻是个好东西。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