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一脉相传
据资料记载,“万医堂膏药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经有110余年、五代人。万医堂膏药属于中医里的黑膏药,是清光绪年三十二年刘文斌研制的一种外用剂型,传承110余年来,在五代刘氏人手中先后演变出河南省著名商标“刘家传酸麻通胀膏”“经络祛痛膏”“热灸膏”等,针对不同体质、不同辨证的患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方,其治 疗效 国在患者和同行当中颇有口碑。
刘现军对记者说:“看着病人解除病痛后的喜悦,看着病人送来的一次次感谢,作为万医堂膏药的第五代传承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万医堂膏药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并很好的传承下去。趁现在年轻,我不断学习专研中医药文化知识,在把膏药技艺做精的情况下,往相关领域横向发展,等年龄大了将我的终身所学传给下一代。”
万医堂膏药组方精良,炮制流程复杂
刘现军说,万医堂膏药组方精良。其功效为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广丹、全蝎、红花、 白花蛇、蜈蚣、蛇脱、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数十位味中药材。辩证加减。主治颈、肩、腰、腿痛等慢性劳损性疾病。膏药具有效果良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等特点。
第五代传承人刘现军说,祖上传下来的用芝麻杆熬制膏药效果良好,其它烧火材料替代不了。
从天然植物到治病良药,也需要漫长的“历练”:
- 药材浸泡在麻油中72小时,开始加热提取;
- 油锅中的温度逐渐升高,此时需不停翻动搅拌以防油溢出锅外,使药料受热均匀;
- 炼油完成后,要将铅丹粉均匀撒入药油中并用木棒顺同一个方向不断搅拌使其充分化合;
- 同时用文火继续熬制药油,油丹充分化合后丹的颜色消失,生成物变为黑褐色,取少量做沉膏试验,若膏不粘手,粘度适当,表示油丹化合良好,停止熬炼;
- 这之后还需要在合适的阴凉处深埋膏药去除火毒;
- 待约半个月的时间后,再取出膏药加热溶化,将研成细粉的中药细料加入搅拌均匀,待膏药软硬适中时,以竹刀挑药,摊在备好的棉布片上,即可供患者使用。
经过选取原料、提取药料、炼油滤油、炮制铅丹粉、下丹、文火熬炼、去火毒、分坨制块等工序,最终达到上品膏药的标准。
黑如漆、明如镜、细如丝、冬不脆、夏不流,这就是万医堂膏药的“完美形态”
膏药熬制时,初以大火熬制至冒大泡沫,泡沫为白色微黄,熬制一会泡沫变小再改用文火继续熬制,边熬边用长木棍在大铁锅内不停地搅动,一是防止药材糊底,二是便于药效更好的从药材中释放出来。当熬制一个小时有余,至膏药呈粘稠状时,捞出药渣,继续文火熬制。观察到药液熬到一定程度时加入广丹,药液立即变为红色,继续熬制搅动。
膏药之黑功在熬,膏药之亮功在搅,在整个约一个半小时的熬制过程中,需不停的以木棍搅拌。在下入广丹后熬制一会,用水喷入熬制的药液内,药液瞬间由红色变为黑色,喷水的作用一是降低药液温度防止熬老,二是水突然遇热变成水蒸汽带走药液内的毒素。再熬制一会,药液成为黑色膏状,并不时拿木棍沾取药液滴入旁边盛好的冷水盆中,观察药液的成熟程度,不能熬嫩了,也不能熬老了,熬嫩了药效不好,熬老了这一锅药就废了。
当膏药液体熬制好后,趁热倒入另外一个盛有冷水的大盆中冷却浸泡,浸泡的目的是去除膏药火毒。刚熬制好的膏药还不能使用,要每日换一次水,浸泡七日后方可膏成。熬制膏药时一个人烧火,一个人不停地搅动药液,另外一个人在一旁接水递物,整个过程毛大夫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摊膏药时,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隔水加热或文火上熔化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药膏均匀摊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成。
万医堂膏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极高
时至今日,万医堂膏药制作技艺已经传承了110余年,其炮制与疗法具有组方精良、药材纯正、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采用古法制作,在膏药组方中体现了君臣佐使、归经等理念,传承了中药传统炮制经验。在熬制、下丹、火候上都有严格要求,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价值。
100多年来,特别是在缺医少药的清末、民国和解放初期,万医堂膏药的施治对象多为广大乡村的老百姓,以低廉的价格解除了患者病痛,造福社会大众,在豫北鹤壁安阳一带中医药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万医堂膏药具有历史价值。膏药施治方便,毒副作用小,相对西药价格低廉。至今,膏药仍被广大农村民众视为治疗筋骨伤痛的首选办法,在保护民众健康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万医堂膏药制作技艺的抢救与保护
在政府的重视和帮助下,2010年7月,刘现军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注册“万医堂”膏药商标。2021年以来,鹤壁市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对万医堂膏药制作技艺及代表性传承人群体和技艺现状进行了调查,对第五代传承人刘现军,进行了实地拍摄、建档,收集文献资料6000余字,采录影像资料数小时,拍摄照片达100余张,进行数字化保存。2023年2月,万医堂膏药制作技艺被命名为鹤壁市淇滨区第四批非遗项目。同时,刘现军被鹤壁市淇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万医堂膏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20—2023年,刘现军陆续筹集资金数万元,更新了药柜、药罐、中药材粉碎机等器具,在省会郑州建起了万医堂膏药展示馆,为地处偏远的农村民众不方便来鹤壁可以选择来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设置膏药技艺展板等,宣传中医药文化,积极参与乡村捐助新冠肺炎防控、乡村振兴、送健康进社区、中医药夜市志愿者活动。
严格而讲究的工序,是五代人的智慧结晶,每一代传承人对制作膏药都抱有虔诚之心,才得以将这一古老制药技艺的精华传承至今,这是对刘氏万医堂膏药的坚守,也是对中医的传承。近年来,“中医热”逐渐重归,万医堂膏药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一方膏药,百年传承。
在代代传承的中医药文化中
每一位传承人都像是一味中药材
缓慢的生长,耐心的沉淀
经过磨练让精华得以挥发
也正是一代代中医人的坚守与传承
让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