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配良法,芝麻亩产高达400多斤!绿色防控技术助力芝麻增产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农产品由“量”到“质”的转变。
2019年8月18-19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真菌病害防控岗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芝麻周口综合试验站、项城市农科所、项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的“芝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新品种周10J5高效栽培现场观摩会”在项城市成功召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赵应忠研究员、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汪强研究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徐桂真研究员、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吴涛研究员、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张仙美研究员、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生物防治研究室刘红彦主任、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特色油料体系芝麻周口综合试验站站长杨光宇研究员,以及示范县有关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60余人参加会议。

8月19日一早,记者跟随专家分别来到周口市商水县和项城市新品种周10J5芝麻种植地进行现场观摩。该芝麻核心示范区面积为1000亩,芝麻品种由周口市农科院提供,主要实行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眼望去,千亩芝麻颗粒饱满,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项城市政府秘书长 王兆峰
观摩会上,项城市政府秘书长王兆峰在介绍项城市芝麻种植情况的同时,对示范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表示肯定。据了解,项城市农科所通过与省市农科院协作,先后建立一系列芝麻高产示范基地,通过综合防控技术,芝麻增产效果显著,面积也不断扩大。并表示将继续做优做强项城芝麻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生物防治研究室主任刘红彦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已由单纯追求产量效益型逐步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的新阶段。观摩会上,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生物防治研究室主任刘红彦针对芝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作了详细阐述。通过生物制剂、选用良种、精量播种、及时追肥、花期施药等7项技术措施进行解析。
采访
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生物防治研究室主任刘红彦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特色油料体系芝麻周口综合试验站站长杨光宇研究员
良种先行,提高芝麻品质的关键,在于科学选用品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国家特色油料体系芝麻周口综合试验站站长杨光宇研究员对新品种周10J5作了详细介绍。据悉,周10J5通过区域试验推广种植,表现十分优异。凭借其“适应性强、抗倒性好、抗病性强、易管理、高产稳产、商品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圈粉无数,受到芝麻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青睐。
本次观摩会对新品种周10J5进行了现场测产,商水县芝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区亩产202.99kg,比常规管理区亩增产96.42kg,增幅90.48%。项城市芝麻绿色防控区亩产155.03kg,比常规管理区亩增产75.72kg,增幅95.49%。




据测产结果表明: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区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显著。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了芝麻病虫害发生,充分发挥了芝麻绿色防控技术的增产潜力,保障了农作物安全生产。通过示范观摩,推广良种良法,改变农户旧观念,让种植户们掌握芝麻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有效解决以前生产技术中的瓶颈问题,达到芝麻优质优价、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提高农户种植芝麻积极性,切实推动我省芝麻产业的绿色生态发展!

★ 活动精彩瞬间 ★

专家合影留念





本台记者蔺胜男 任康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