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烟台招远南乡农村,秋收进行的如火如荼。小姑姑家有3亩多花生,已经接近尾声。#记录我的2024#

由于这几天气温时高时低,总体来说偏高居多。小姑姑家的果园,还没有摘果袋,想再等几天。#秋日随记#

因为时间宽裕,小姑父把花生拉回来,拿出去年花500块钱买的花生摘果机,计划老两口用小机器慢慢摘。

当然,农家人的心里,秋收这本账打算的挺远,花生收回家不说,玉米如果有花皮的,说明也要提上日程。

玉米地如果用机器收割,那就方便了,拉回家的苞米,上面的玉米皮所剩无几,打扫打扫战场,也算结尾了,接下来晾晒储存就行了。

按照农家人过日子的老黄历,手工掰回来的苞米,可是村里老人的宝贝。谁家有苞米堆在门口,会和人家打声招呼,得到主人的同意,老人家吃了饭后,过来扒玉米皮。

说白了,老人家就是想要点苞米皮,留着蒸馒头蒸包子的时候用,不粘锅,正好帮人家扒皮,主人家也开心。苞米皮挑拣又宽又大,颜色白净的,趁机留出来,也算是一举两得。

苞米皮又小又薄的,就直接全部剥去,这样的只能晒干,用来烧火了。这些捡出来的苞米皮,会拿出专门的时间,一张一张的铺展开,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部分,折叠起来收藏。

等到过年过节蒸饽饽的时候,拿出来垫在面食下面,胶东农村的饮食习惯,还是以面食为主。

以前的老邻居,按村里的辈份我喊她大姨,大姨是位传奇人物,在城里有正儿八经的工作,退休后回了老家。

儿女都在大城市安家落户,逢年过节才会回来,年轻人在外面忙自己的事业,大姨十分支持。

大姨在村里住,虽然不种地,每年的秋季,是大姨忙碌的季节。别人家只要有拉回苞米的,她就帮忙扒苞米。

现在收花生,大多是用机器,有拉在地里的落果,大姨去揽花生。有一年大姨养了一群鸽子,靠的是秋季揽回家的苞米养活的。总之,家里的粮食,都是别人收获后,去捡人家不要的。

大姨做的一手好面食,这得益于在甘肃长大的经历。大姨的父亲是在甘肃的镍矿上班,在大姨小时候,母亲带领几个孩子,随后也跟着丈夫去了甘肃。

大姨可以说是在甘肃长大的,直到后来找婆家,这才又回了招远老家。大姨做的甘肃花馍,用的是玫瑰花瓣、姜黄,以及甘肃当地一种叫做香豆的叶片。

用香豆叶片磨出来的粉末,绿绿的颜色,看起来像招远的大豆叶子。大姨做的甘肃猫耳朵,放上点儿酸白菜,吃起来那真是过瘾。

可以说我是大姨的小迷妹,大姨用她的花馍和猫耳朵征服了我。今年大姨的秋季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不是帮别人扒苞米皮,就是去揽花生、揽苞米。

要是等到霜降以后,别人收获后的地瓜地,又接着去揽地瓜。家里的猫猫狗狗,都是大人揽回来的粮食喂着呢。#记录我的2024#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