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土话:掉得渣渣都是文化!

自小学了一些五莲话,土得掉渣,好些字不知道怎么写,有时就随便找个顺眼的顶上,到外地工作后,一口土话羞于启齿,一狠心就改了普通话。最近闲极无事,每个词琢磨,还真发现了其中的道道。五莲方言属于胶辽官话,是山东方言的一个分支,基于特殊的丘陵地貌和气候,4800年前曾经繁盛着深厚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潮河镇就有个“丹土村”,村民院子里经常划拉出古陶片子。这样底蕴深厚的地方,乡音俚语绝对不是心血来潮的编造,秉承方言研究“以义寻音,义在音先,以音寻字”的原则,力求“信、达、雅”,收获颇丰。以前觉得那些只能说不能写的字,翻翻词典,按义、音索字,好多字竟然有据可查,而且有特定情景、语境的烘托,生活气息鲜活,浓厚。

五莲土话“波台(菠菜,九台(韭菜),通(葱)”

“波台(菠菜,九台(韭菜),通(葱)”大声念10遍,初步进入五莲方言的语境。

五莲土话“嬷嬷(mama)”、“妗子”

五莲地属齐鲁,受孔孟儒教思想教诲,民风淳朴,族风甚盛。对于亲情看得很重,以五服圈地亲疏范围,进村一家亲。称呼里有异于普通话的是奶奶和舅妈。奶奶称为“嬷嬷(mama),这个称呼在《古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古代对老妇的称呼。“妗子”释义为舅母的俗称。如[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

五莲土话“刚”

到五莲的外地人会发现,有些词作为语气助词、语气副词,在人们的日常对话里出现频繁。第一最常用的一个字是“刚”,“很”的意思,“你这人刚够朋友来”“五莲山的映山红刚好看来”,语气调频为四声,认可程度上一个台阶。第二个就是“来”,“你这是上哪来?”。第三个字就是“巴”,多用在词尾,读轻音,例如潮巴,野巴,哑巴,尾(yi)巴。

五莲土话“潮巴”

关于这个“潮巴”,是对处于脑子进水受潮以至于长毛状态、介于神经病与正常人之间傻傻不辨东西的一类人的称呼。毕竟潮巴不多见,被戏说为潮巴倒是随时发生。五莲人经常对脑子一时短路的伙伴说“你真是个大潮巴”,深度调侃渗透着深度善意。

五莲土话“野巴”

“野巴”多指举止言谈粗鲁、说话办事不计后果的人,最好不要当着正“野巴”着的当事人讲。后果会很严重。除非长辈训斥小字辈,“野野巴巴,哪还像个识字班。”

五莲土话“识字班”

关于“识字班”的称呼也是有来历的,解放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扫盲,在沂蒙山革命老区设立了“识字班”,以识字为主,并学习时事政治,解放后有很大发展,后来成为业余学校。因参加识字班的多为年轻妇女,“识字班”演化为对年轻妇女的称呼。五莲方言里的识字班多是派生意义,一般女孩到十五六岁,出嫁之前,就可被称为“识字班”。

五莲土话“饥困”

记得小时候放学一回家就会直着嗓子喊“俺饥困了”,“饥困”就是表达饥饿以至于困倦的意思。《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第五十一回有此类表述:“吾观子众饥困,且饱食,乃可战耳。

五莲土话咼(wāi )哙(kuài)

呙哙。咼(wāi )释义歪斜,哙(kuài),通“快”,释义畅快,快意。《淮南子·精神训》“当此之时,哙然得卧,则亲戚兄弟,欢然而嘉”。舒服不如躺着,这样想,这个咼哙是不是可以代言平时五莲人说的“你整天在床上咼哙着,不累啊?”

五莲土话“箍扎”

用篾或金属条等围束器物叫“箍”,束起来叫“扎”,两个劳作的行为合起来就成了大年三十吃的水饺“箍扎”,手法类似于包馄饨,把一年的好日子连同大枣,硬币“箍”起来,“扎”成元宝的形状,动词做了名词用,一只“箍扎”就大功告成了,有人觉得姑姑捏的更有自家的味儿,写成“姑扎”的也不少。

五莲土话“扎箍”

“箍扎”两个字颠倒成“扎箍”,就成了另外的意思。譬如医院门口经常有这样的对话:我最近腿疼,找王大夫扎箍扎箍。这个“扎箍”是治疗的意思。“脚(JUE)闸车(自行车)链条松了,你给扎箍扎箍。”这个扎箍就是修理的意思。“你看小王这一扎箍,刚洋乎来”,这里就成了“打扮”的意思;“今天让个老头给扎箍了”,这是遇到了不良碰瓷老头,被陷害了。两个字颠倒着用,“箍扎”和“扎箍”,作业本正反面都写字一样节约资源,演绎出这么多意思。

五莲土话“忌讳”

“忌讳”。吃“姑扎”得先备上一碟子“忌讳”。《辞海》中对醋的一条解释:“因嫉妒而感到心酸。”吃醋”被引申为“嫉妒”。既然吃醋如此犯“忌讳”,五莲人干脆就叫醋是“忌讳”。

五莲土话“糊度”

“糊度”。“糊涂”的谐音,“糊涂”释义之一就是“糊状的食物”,通俗说就是稀饭,五莲人喜欢做玉米面子糊度,稀也喝的,稠也喝的,端的溜缝,看似一碗“糊度”,又是难得糊涂,境界大不一般。

五莲土话“饽饽”

“饽饽”。就是馒头。《燕京岁时记·元旦》:“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麪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现如今天天有饽饽吃,放以前就似天天过年了。

五莲土话“豆沫子”

“豆沫子”,就是五莲名吃“小豆腐”。新鲜萝卜缨子切碎,焯水备用。黄豆泡开,拿小磨磨碎,细碎要适中,大锅底过油,些许葱花爆锅,磨好的豆沫和青菜一起熬,边熬边搅动,防止糊锅。熬啊熬啊熬啊,干湿适度,豆香也冒出来,一锅豆沫子就做好了。 豆沫子的绝配是“煎饼”和大葱。大葱好说,自家地里拔几棵洗巴干净就行,再勤快些,大葱和小辣椒切碎,酱油醋香油拌了备着。“煎饼”也是家家常备面食,地瓜的,高粱米的,玉米面的,小麦的,应有尽有。一并把豆沫子和大葱或刚刚拌的小菜卷起来,安样来,怎么写着写着舌底生津了呢?

五莲土话奓[zhà] 煞

奓[zhà] 煞,意思是“张”,下部大,“这衣服下摆太奓煞了”。有时还形容乖张的行为“你看那人奓煞地不知姓什么了!”责备挑食的孩子:“你看你奓煞地,这也不吃,那也不吃。”

五莲土话“邪骨头”

“邪骨头”。邪,释义为不正当,不规矩,顾名思义就是不守规矩且不听教诲的“反骨”一族,有“东邪西毒”的神态和举止,据不完全统计突变率在5%左右,大多在校园和街头出没,叛逆期的小子症状尤其突出。

五莲土话“恣”

“恣”。《说文》“恣,纵也,自得貌”,从心,高兴溢于言表。“恁闺女考到上海,看把你恣地吧”,五莲人说出这个“恣”,心里肯定比高兴还高兴。

五莲土话“腌臜”

生活不都是艳阳天,偶尔也会窝心不痛快,“今天真腌臜的慌,让一个爱谝拉的人臊得不值钱。”五莲人觉得窝囊,心里不痛快就用“腌臜”一词。著名作家陈残云 在《山谷风烟》第二十九章有类似的用法:“再后来孩子大了,讨了儿媳妇了,却又受了不少腌臜气。”

五莲土话“谝拉”

“谝拉”。《说文》“谝,巧言也”,炫耀、夸耀或显摆的意思。“穷汉得头驴,不就是一双皮鞋嘛,有什么好谝拉地。”好吧,谝拉不是美德,谝拉需谨慎,谝拉的时候不要让周围的人觉察出你在谝拉。

五莲土话“没(MU)有鬼掉”

“没(MU)有鬼掉”。这个估计是偷听了张天师师徒的对话。徒弟汇报一天的降魔工作“小唯肯定收在袋子里,没有鬼掉。”就是学到了这份100%的自信,五莲人对十拿八稳的事儿说:“肯定是这样,没有鬼掉”。

五莲土话“生熟”

“生熟”。对金属表面所生的氧化物“锈”的称呼。日常生活农耕劳作,镢锨犁等铁器应用广泛,在百姓眼里,铁器历经氧化出现锈迹斑斑的样子和庄稼成熟的样子有某种相似。

五莲土话“拾道”

而“拾道”这个词一是理顺规整家务,“抽空拾道一下西屋,乱得像个狗窝了”。而一旦哪家父母扬言得空拾道自家孩子的时候,后果就不可预测了。小则耳提面命,大则笤帚疙瘩伺候。拾道的程度与家长心情、身体强壮情况、是否哈酒、笤帚是否顺手等不确定因素有关。

五莲土话“断上”

“断上”。《说文》里,断与截字互为释义。同有拦截,阻拦的意思。如:“快出去断上他,别让他跑了。”

五莲土话“家臣子”

“家臣子”。屋檐下墙洞里结巢,一天到晚进进出出的麻雀,被叫做“家臣子”,无虞居留权,狗忠猫奸臣,取得和猫狗一样的家庭成员资质,冬暖夏凉,离田间地头不远,交通便利,臣子就臣子吧。

五莲土话“正清”“正蓝”

“正清”“正蓝”。表达“水清清”“天蓝蓝”的程度,经反复考证,“正”字最贴切。如清· 姚鼐《登泰山记》:正赤如丹,又如:正黑(纯黑色);正性(纯正的禀性);正味(纯正的滋味);正青(纯青)

五莲土话“才将”

“才将”。“将”释义之一有“才、刚刚”的意思。才将就是刚才,刚刚的意思。“我才将把鸡拦起来了,怎么又跑出来一只?”

五莲土话“一大歇子”

“一大歇子”。这里的“歇”是一个量词,表示一段时间,相当于“一会儿” 的意思。《水浒传》里有一段:“老身直去县前那家有好酒,买一瓶来,有好歇儿担阁”。“一大歇子”就是一大会儿的意思,比喻时间过去很长了。“电影演了一大歇子了,你才来。”

五莲土话缲个(qiao)边儿

裤腿长了,剪短了,缲个(qiao)边儿,家庭妇女手里的这项活计,字典也有解释,用针线锁布边为“缲”。

五莲土话“一拃”

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生存法则,以一手掌最大程度打开自拇指至食指或小拇指尖的距离为度量单位,完成丈量任务。例如课桌三八线,一拃两拃量过去,除以二,划出界河,井水不犯河水。三十年后悔青了肠子,恨一时意气,反目美女同桌。

五莲土话“不系干儿”

“不系干儿”“知不道”“实诚”“那霎”等词语明显存在颠倒字序的情况。五莲人说出“不系干儿”实际是表达“与你没有干系,没事儿” 的意思,“干系”解释为牵涉到责任或能引起纠纷的关系。明明脚面子被那个美女10公分的细高跟踩出一大块乌青,牙缝里嘶嘶做疼,还说这句“不系干儿”,只说明一个问题,美女无敌。

而问路的外地人听到五莲人回答“知不道”的时候,不要按常规理解从而心生怨气,忠厚踏实的五莲人不可能“知而不道”的,他的真实意思是“俺不知道。”

五莲土话“实诚”

相比“诚实”一词,五莲人更习惯说“实诚”,加大了对“实”的强调,更多强调“朴实真诚,真情实感”的意思。而诚实更多侧重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道德。”

五莲土话“那霎”

“霎那”说成“那霎”都有与普通话不一样的语序,意思也发生了些许的变化,“霎那间”是时间很短的意思,“那霎”意思是“那段很短的时间”,表述的侧重点还是有一些差异。

五莲土话“仁务”“欣见”“喜将人”

关于赞赏教育理念,五莲话也不含糊,要是说隔壁李家的小子“仁务”“欣见”“喜将人”,那都是表扬孩子守规矩重仁义,人人喜欢见到,满满地正能量。

按照以上思路深究,看似土得掉渣的五莲方言,有些竟然就是古文的演绎,出身高贵,大有讲究可言。不“土”,反倒是文绉绉的。这样想着,再放眼端详这一方山水,竟然是满眼满地满坡的深厚的文化。

感谢现居济南的江莲子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