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丨总书记与陕北老乡聊到的“糜子”是啥?
<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video controls src="http://v3.huanqiucdn.cn/d1db0086vodtranscq1400174353/c332b7fb3701925924785958792/v.f30.mp4" data-alt="" poster="https://v3.huanqiucdn.cn/d1db0086vodtranscq1400174353/c332b7fb3701925924785958792/sampleSnapshot_10_0.jpg?imageView2/2/w/1260"></video></p><p>9月13日,***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来到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与陕北老乡拉起家常。总书记细致地询问老乡们现在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是不是都有医保。当听到老乡们回答现在生活都好了,医疗保障也都有,他十分高兴。</p><p>“硬糜子做黄米馍,软糜子做油胡兰、油糕。”其间,总书记托起田间沉甸甸的糜子穗,与老乡们忆及多种以糜子为食材的陕西特色食物,令人倍感亲切。“糜子”是一种怎样的农作物?央视网《天天学习》带您一起了解。</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fbbdcff74cae00b9cb1125591baeeaf.jpg?imageView2/2/w/1260" /></i></p><p>糜子,起源于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曾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7000年前华夏先民的唯一主粮,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0000年以前。</p>
<adv-loader __attr__inner="7004636" __attr__style="width: auto;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border: 1px solid #ebebeb; padding: 20px;overflow: hidden;margin: 10px 30px 40px 0;"></adv-loader>
<p>作为农业文明中较早被“驯服”的粮食作物,我国多地有漫长的糜子种植史,尤其是在灾害频发、粮食不充裕的年代,糜子因其耐旱、耐瘠薄、产量稳定、生育期变幅大等特性,成为不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救命粮”。</p><p>糜子是陕西省榆林市山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糜子种植是促进榆林市特色农业发展和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2020年,作为国家糜子主产区,榆林市府谷县糜子种植面积达87000亩,平均亩产达到450斤,按5.2元/公斤左右的收购价来计算,仅一产产值(即糜子种植收获的农产品产值不含农产品加工等附加产值)就达1.02亿元。</p><p>陕北老百姓用糜子酿酒、做糕有着悠久的历史,辈辈相传,手把手授艺,制作的过程繁琐且操作要求较高。油糕、糜子窝窝、米黄等都是以糜子为食材的极具陕北特色的传统美食。</p><p>乡味蕴含着乡愁。去年4月,***总书记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也曾提到一种以糜子为原料的美食。在老字号西安饭庄,总书记看着正被厨师装盘的食物,用地道的陕西话说:“这是凉皮子、洋芋擦擦,还有陕北糜子糕。”总书记说,我插队的时候就吃过这儿的菜。</p><p>“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总书记饱含深情。考察路上总书记与老乡关于“糜子”的这段对话,再一次彰显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p><p>(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p></section></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