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草庵儿
草庵儿:就是使用麦秸或稻草搭的庵子,过去我们在郊区的旭升、工农、新村等经常看到,看菜地人夜晚睡觉的窝棚。当今这几个村没有了这些草庵儿,但我们在县里的西瓜地里还能看到这样的窝棚。
草庵儿:很简单,四根儿木棒捆绑成两个三角支撑,盖上几个草苫儿就成,稍稍讲究人人会用草苫儿做个门帘儿,也是防蚊虫叮咬,作用不大,那些看菜看瓜果人也习惯了,躺下就着,不怕蚊咬。草苫在菜地使用非常普遍,使用稻草编制的帘子,可隔热、可保暖,困难时期也当过褥子使用。
庵an:时珍曰∶庵,草屋也。闾,里门也。此草乃蒿属,老茎可以盖覆庵闾,故以名之。《贞元广利方》谓之庵蒿云。又史注云∶庵庐,军行宿室也。则闾似当作庐。
庵:是指圆形草屋,小庙。庵本义是不对外开放的房屋。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尼姑庵儿。
咱今天说的草庵子,应该是比较古老的建筑形式,早期先人居住的房子就是这样,当今乃临时窝棚,搭建简单,拆除也方便,不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