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农村,夏秋季节收完水稻脱粒之后,剩下的稻草秸秆会堆放在打谷场边上,等它们干燥之后,不管是用来垫牛棚、猪圈,还是当柴火烧都很好。有些种地多的人家,稻草秸秆多得堆成山,用不完就废弃在那里。
儿时对稻草不感兴趣,唯有在夏季几场雨后,才会主动去翻稻草堆。原因无它,只因高温雨后的稻草堆里,生长着一种美味,俗称“稻草菇”。
高温闷热加上潮湿的天气,稻草堆中极易长出稻草菇,个头小,但数量多,雨后一捡一大盆,用来烧汤味道鲜美,儿时常吃,如今却已成回忆,再没吃过了。
稻草菇又名禾秆菌,它是一种在高温湿热天气下生长的野生菌,其他季节很少有。只有在它幼嫩时期才可以吃,一旦它的伞盖长开了,会慢慢变黑,伞盖化成黑水滴下来。这点和北方的鸡腿菇有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是属于可食用的“鬼伞”蘑菇,鬼伞的特点就是伞盖最终会变成墨汁一样的黑水。
鬼伞类的蘑菇有很多种,有些可以食用,有些不能食用,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蘑菇,尽量别采摘食用。说回稻草菇,因为它的这一生长特性,生长过程中如果见光的话,会老化得非常快,所以想要吃到鲜嫩的稻草菇,要去稻草堆内细细翻找才行。
相对于如今人工种植的蘑菇,稻草菇外形不出众,菌菇朵儿也偏小,烧一锅汤得采集一大盆才够。并且由于它是从稻草里面翻找出来的,根部有较多稻草和杂质,处理起来麻烦一些,有很多人不耐烦做这些,错过了这一美味食材。
稻草菇最适宜的做法是做菌菇汤,可以做素汤,也可以和猪肉、鸡肉一起炖汤。素汤做法简单,水开后下入稻草菇,再放点姜丝、葱丝、蒜末、盐和几滴食用油,味道清爽,菇的香味浓郁,非常好喝。儿时常吃的便是这种素汤,偶尔才会加点肉进去炖煮,荤素搭配,滋味更绝。
如今很难见到稻草菇了,现在不管是种地还是收割稻谷,都是采用机械化作业,收完之后稻草秸秆直接还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过,在一些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的地区,人们还保持着传统的耕作习惯,稻草堆里的蘑菇每年都会适时生长,有做农家乐的人会专门收购稻草菇,给顾客尝鲜。
稻草菇脆弱、易碎,不好保存,集市上很少见到出售。在众多野生菌之中,稻草菇长得不起眼,样子细小,伞盖白色中带灰,和人们熟悉的野生菌枞树菌、牛肝菌等无法相提并论,但却是农村朋友们难忘的味觉回忆。
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吃过稻草菇呢?欢迎留言交流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