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自取其辱系列之标签稻草人
莫言自取其辱系列之标签稻草人
颂明
莫言其实就是一个稻草人。
稻草人就是用稻草捆扎起来的人形草包,用根木棒或者竹竿支撑着,插在庄稼地里吓唬鸟。
稻草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变成金身活佛呢?
答案是肯定的。
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不,天神们啊,我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信徒;我只要你们给我一些树根!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这就是金子的神奇魅力。只要有了“金子”,稻草人也是可以变为“金身活佛”的。
莫言,就是当前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人形草包变成金身活佛的活生生的例子。
那么,莫言这个人形草包是如何变成金身活佛的呢?
因为现在站在我们面前的莫言已经是一尊文学的金身活佛了。要说他是“草包”很多人压根不信,会说这是在诋毁、污蔑莫言;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把莫言还原成一个草包,然后再揭示莫言由草包变成金身活佛的过程,这样才会有说服力。
说莫言是个草包,那是有足够证据的——
作为一个用汉字写作的作家,莫言不懂汉字六书,把粥解成是两张弓拉米的象形字,这还不够“草”的吗?
《颁奖词》开篇第一句就说“莫言诗歌诗人”,却写出了“鲸海红叶歌”这样文理不通的诗歌题目,写出了“同心筑卫城”这样莫名其妙的诗句,最离谱的是在字面上都没读懂《夜雨狂歌答沈二》就敢信口开河胡乱解析;把颂明这个退休工人臊得不行,只好连夜为他逐字逐句地加以解释并对原诗做了意译,还另外写了首奉和诗。诗人莫言文化水平不如一个退休工人,这还不够“草”的吗?
有学者把莫言吹捧“乡土作家”,可莫言居然对中国传统的谐音口彩文化一无所知,比如中国人忌讳数字四,偏爱六和八,民间画在马背上画只猴寓意“马上封侯”等等;莫言50000元卖一张“福”字,偏偏要在福上写下“莫言”二字。莫言卖的福就成了“莫言福”,“讨口彩”变成了“触霉头”。这还不够“草”的吗?
如此一个不学无术的草包是怎样变成一尊文学活佛的呢?
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却逢奖必得,往莫言身上贴满溢美之词的金箔标签,什么“伟大作家”、“民族良心”、“慈善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草包就这样变成金身大佛了。
在莫言从草包变成金身大佛的过程中,资本和权势抖足了威风,显示出了非凡的“造物”力量。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不管你怎么粉饰、包装、吹捧,稻草终究是上不了戥子的。
2024年5月31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