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非遗 丨宁远红薯干,回味两百年,已成网红食品
作者:姜国平
红薯干,又名地瓜干,番薯干。不过,在宁远,它还有一个称呼,名称不雅,不说也罢。

永州宁远小桃源村村民在晒红薯干
红薯干以当地红薯为原料制成。红薯挖回来后,将数棵红薯连藤一起扎成一捆,挂在屋檐下、树上,或堆放在墙角,放上一段时间,让淀粉转化为糖,然后洗净去皮蒸熟,用刀切成薄片,一片一片摊开,放在太阳下晒上几天直至晒干。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红薯干无任何添加剂,纯手工制作,属纯天然绿色食品。红薯在地里生长时吸收了大地的灵气,在阳光下晾晒时,又吸收了阳光精华。可以说,红薯干得天地之精华,又糯又甜又有嚼头,说它是人间美味一点也不为过。

红薯于明朝末年传入中国,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慢慢扩散。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福建人陈丹心任宁远知县,他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为解决饥荒,引入红薯教民种植,百姓受益匪浅。宁远红薯干制作技艺由此诞生,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红薯有两种,一种是红心红薯,另一种是白心红薯,红心红薯含糖量高一些,适合制作红薯干,白心红薯则适合酿酒。


红薯传入中国后,数百年来,红薯干一直是农村孩子的美食,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农村孩子冬天的零食就指望它,甚至过年时,百姓们还用茶油将其炸成果子,招待客人。
以前,在农村,一到冬天晴朗的日子,百姓们就会在低矮屋顶的瓦背上放上一层稻草,开始蒸红薯,晒红薯干,红薯干上总会粘上一些稻草。如今,时代发展了,人们用上了网格晒红薯干,晒出的红薯干既干净又美观。


宁远的一些古村,因为地理环境因素,种植的红薯特别适合制作红薯干,其红薯干成品糯甜可口有嚼头,深受消费者欢迎。尤其是禾亭镇小桃源村,把红薯干做成了产业,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购买,红薯干成了该村的特色农产品,一到冬天,微信朋友圈经常有小桃源村红薯干的图片和视频。如若你置身小桃源村,阳光照晒的红薯干与青砖黛瓦的古建筑交相辉映,让你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
宁远红薯干,回味两百年。百姓年年晒,岁岁润心田。

小桃源村的红薯干

小桃源村的红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