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the composite family

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

别名红蓝花、刺红花

形态特征红花是一年生草本。高(20)50-100(15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总苞片4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花果期5-8月。

生境红花喜温暖、干燥气候,抗寒性强,耐贫瘠。抗旱怕涝,适宜在排水良好、中等肥沃的砂土壤上种植,以油沙土、紫色夹沙土最为适宜。种子容易萌发,5℃以上就可萌发,发芽适温为15-25℃,发芽率为80%左右。适应性较强,生活周期120天。

分布原产中亚地区,俄罗斯有野生,也有种植,日本、朝鲜都有种植。国内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江苏、山西、陕西、青海、贵州、河南、新疆、甘肃、山东、浙江、四川、西藏也有种植。中国在上述地区有引种种植外,山西、甘肃、四川亦见有野生者。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花。

性味功效:红花辛温,无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等功效。

红花的故事

据宋代顾文荐《船窗夜话》载,新昌有一姓徐的妇女产后病危,家人请来名医陆日严诊治,待他赶到病人家,患者气已将绝,惟有胸膛微热,陆日严诊后,考虑再三说:“此乃血闷之病,速购数十斤红花方可奏效。”他用大锅煮红花,沸腾后倒入三只木桶,取窗格放在木桶上,让病人躺在窗格上用药气熏之。药汤冷后加温再倒入桶中,如此反反复复,过了一会儿,病人僵硬的手指开始伸动,半天左右,病人渐渐苏醒,脱离了险境,家人不胜感激。有人问陆日严,此药为何如此神效?“盖以红花活血之故也。”

扫码关注我们

大医精诚 厚德载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