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外被皮肤,以形状复杂的弹性软骨为支架,并附以韧带、脂肪、结缔组织及退化的肌肉等构成。
耳廓皮层有表皮与真皮,真皮层分布有毛囊、皮脂腺、汗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还有一些散在的脂肪组织。
皮下组织极薄,血管位置浅表,皮肤与软骨紧密相贴。耳廓下方的耳垂部分没有软骨,只含脂肪与结缔组织。
耳廓的肌肉包括附着于耳软骨之间的耳内肌和附着于耳廓和颅骨之间的耳外肌,一般没有明显的作用。
一、耳廓的前面形态
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是耳穴定位的标志。其形态与遗传、年龄、局部外伤、炎症及某些皮肤病等而有个体差异但总的形态结构不变。
耳廓表面分为耳轮、对耳轮、耳舟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屏、对耳屏、耳垂、外耳道口、屏间切迹、屏上切迹、轮屏切迹13个解剖部位,各部位的形态特点如下:
1、耳轮:耳廓边缘向前卷曲的部分。其中轮前上端伸入耳腔内的横行堤状隆起称为耳轮脚;耳轮后上缘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称为耳轮结节,又称达尔文结节,此结构一般下甚明显,耳轮下缘与耳垂相接的无软骨部分称为耳轮尾。
2、对耳轮:耳廓边缘内侧与耳轮相对的平行隆起,其上端分叉,使整个对耳轮形成“y”形,分叉之上支称为对耳轮上脚,分叉的下支称为对耳轮下脚,对耳轮上、下脚以下部分称为对耳轮体。
3、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4、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凹窝。
5、耳甲艇:又称耳甲窝,为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6、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7、耳屏:又称耳珠,为耳廓前缘的瓣状突起,同外耳道相平齐,宛如其屏障。
8、对耳屏:对耳轮下部弯向前方的隆起,前方与耳屏相对。
9、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与间的凹陷。
10、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1、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12、耳垂:耳廓下端无软骨的皮垂。
13、外耳道口:居耳甲腔前,为耳屏所遮盖的孔窍
二、耳廓的背面形态
耳廓背面的解剖部位有两个面、四个沟、四个隆起。一般在耳廓前面隆起的,其相应的背面则凹陷;在耳廓前面凹陷的,其相应背面则隆起。
1、两个面:
耳轮尾背面:耳舟后隆起与耳垂背面之间的平坦部分。
耳垂背面:耳垂背面的平坦部分
2、四个沟:
对耳轮后沟:对耳轮上脚和又时耳轮体部背面的凹构。
耳后上沟:又称对耳车伦下脚沟,指对耳轮下脚背面的四沟。
耳轮脚后沟:耳轮脚背面的凹沟。
对耳屏后沟:对耳屏背面的凹沟。
3、四个隆起:
耳舟后隆起:耳舟背面的隆起。
三角窝后隆起:三角窝背面。
耳甲艇后隆起:耳甲艇背面的隆起。
耳甲腔后隆起:耳甲腔背面的隆起。
益康耳穴坚持“延续先辈智慧,传承耳穴精髓”的理念。降低了中医深奥的专业门槛,推广绿色、安全、简便、高效的耳穴技艺,让人们能够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让耳穴疗法融入生活,使养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