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对市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答复 | ||
索引号 | 014319733/2018-00039 | 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公开 其他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发文日期 | |
文号 | 宿民案字 〔2018〕第28号 | 关键词 | |
文件下载 | |||
时效 |
对市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第157号建议的答复
戴丽丽、薛柏二位代表好: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您们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过程
(一)专题布置会办。接到您们《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建议》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作为牵头承办单位,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办理工作小组,专门召开了专题会办会,研究部署办理答复,并制定了办理计划,明确了办理目标、时限节点和具体路径。
(二)调查研究推动。针对建议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局分管领导带领局处室相关人员组织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开展深入调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准确了解掌握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为办理建议答复提供数据支撑。
(三)完成市人大督办。作为市人大重点督办意见,7月份,市人大常务副主任叶飞亲自督办您们所提意见办理情况,对我局制定的具体工作措施,表示赞同,并对建议的办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办理建议答复指明了方向。
(四)认真办理答复。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充分吸收财政、人社、卫计、消防等部门的会办意见,形成了建议答复,并报局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把关。
二、建议采纳及落实情况
您们指出的“民办养老机构投入不足、高层次养老服务机构比较缺乏,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问题,分析很透彻,也很有针对性,这些都是我市养老机构建设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等三个方面建议举措,十分符合我市工作实际,也一直是我们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我们完全采纳,并积极落实。
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和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强化政策创制,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保驾护航。近几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护理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医养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民营养老机构提质达标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文件,从完善用地保障、税费优惠、政府补贴、医养融合、人才激励等方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制度被省民政厅评为2016年度现代民政建设创新项目,在全省推荐学习。各县(区)结合本地区实际,也创新设计了一批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如泗阳县出台的乡镇敬老院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宿城区出台的公办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实施办法等文件,有效指引了本地区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护理型床位一次性建设补贴累计发放2000多万元,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累计发放800多万元,民营养老机构提质达标改造补贴累计发放200多万元,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900多万元。
(二)强化改革创新,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注入活力。在省内率先启动乡镇敬老院运营机制改革,通过公建民营、总体承包、委托运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院运营管理,在保障供养五保对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老人开展养老服务。全市110家乡镇敬老院全部改挂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牌子,其中60家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引入市场主体社会化运营的16家,平均床位使用率从原来37.8%提高到41%以上。探索公建民营改革,利用市社会福利中心资产,引进社会主体,成立宿迁市虹枫老年公寓,实施市场化运作;泗阳县老年公寓委托江苏瀚元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宿豫区民政老年公寓委托江苏安汇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运营;宿城区康馨老年护理院委托宿城区人民医院运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规划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3.5亿元,目前正在洽谈,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建设老年护理院,宿迁市骨科医院成立运营安康老年护理院,湖滨新区晓店医院成立运营三台山老年公寓,泗洪县中医院成立运营中医院托老所。
(三)强化提质达标,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提供规范。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从2017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对照《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115项指标,围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对全市187家养老机构开展服务质量检查评估,制定整治方案,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开展养老机构标准化创建活动,市虹枫老年公寓、宿豫区仁爱老年公寓、沭阳县铭和养老服务中心先后被省发改委、质监局列为省级养老机构标准化试点单位。虹枫老年公寓、仁爱老年公寓同时被列为中国福利协会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单位。以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为依托,根据养老机构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制定我市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地方标准。
(四)强化安全管理,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守住底线。加强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市、县(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全市187家养老服务机构实施物防技防改造,进一步提升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养老机构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文件,在全市集中开展养老机构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养老机构安全保障水平。开展薄弱民营养老机构达标改造,全市完成20家改造任务,重点提升薄弱民营养老机构安全硬件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民政安全智能化监管系统,对养老机构24小时值班进行时时监管;各县区均建成智慧化养老服务监管平台,实现辖区内养老机构时时监控联网全覆盖。开展第三方消防安全监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养老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监管,重点组织专业化的消防安全检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指导消防安全应急演练。购买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从2016年开始,通过政府补贴方式,每年投入近80万元,为养老机构老人购买综合责任保险,增强民营机构抗风险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总体上看,我市养老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距离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们的建议和意见,紧扣社会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把养老机构建设放在重中之重,弥补短板和不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规划布局优化。鼓励和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独立建设养老机构,或设置养老床位,更好实现医养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利用社区闲置资源,或通过租赁购买等方式,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在乡镇布点建设一批民营养老服务设施,给农村老人提供优质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与养老服务中心基本保障养老服务形成有效补充。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一方面,建立财政投入刚性增长机制,争取将其列入地方目标考核事项,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市、县两级福彩公益金地方留成部分的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根据老龄人口自然增长情况,逐步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乡镇敬老院运营、公益性购买服务和困难老人关爱服务等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以刚性支出保障养老机构建设资金需要。另一方面,发挥财政杠杆的引导作用,以政府财政引导、补贴以及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市场杠杆的撬动作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收购或运营敬老院、民政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等公办养老机构,减轻财政投入压力,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三)加快解决供需矛盾。对民营公办养老机构,按照有卫生保障功能、有基本医疗服务、有娱乐休闲设施、有精神关爱人员“四有”标准进行改造提升,整改不达标的予以关停,年内力争再完成20家民营养老机构提质达标改造任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落实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各项扶持政策,以市场换空间,引入一批有能力、有影响、有实力的知名养老企业,到我市投资建设养老小区、高端养老机构,满足高端人群养老服务需求。抓紧研究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引进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龙头社会组织或机构、企业,支持城乡养老机构开展延伸服务,探索多种模式的“互联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积极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形式多样的居家和社会养老服务。出台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政策,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公益创投项目,引导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的上门照料服务。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和入职补贴制度,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五年的专业医护人员给予一次性入职奖励,留住现有专业人才。筛选一批文化素质高、有专业知识的基层在岗人员,通过外出培训、专家授课、实地实训等方式,提高其技能服务水平。与国内知名养老机构合作,按照“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招引一批高学历人员、高水平的专家参与宿迁养老机构建设,更好发挥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作用。
(五)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加快建成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与农村社会需求相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养老差距。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乡镇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实现管办分离,提供社会化服务,年内力争再完成20家乡镇敬老院改革任务。鼓励利用农村社区用房、撤并学校房屋或租赁村内闲置的民房,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小型老年托老所等养老服务场所,为农村老人提供生活照顾、日间托养等综合***。加大对困难家庭养老服务支持力度,探索制定长期照顾保险制度,对于入驻养老机构的困难家庭老人给予照料服务补贴,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此复。
宿迁市民政局
201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