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衡门
衡门之下,(衡,古通横,横木为门,陋室也)
可以栖迟。(栖迟,即栖息)
泌之洋洋,(泌,音同“必”,泉名;洋洋,泉水不断涌出的样子)
可以乐饥。(乐也可同疗,即充饥)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鲂。(鲂,赤尾鱼,黄河的名贵鱼)
岂其取妻,(取,即娶)
必齐之姜。(齐国姜姓姑娘,贵族女孩,素有美丽高贵之称)
岂其食鱼,
必河之鲤。
岂其取妻,
必宋之子。(宋之子,宋国的女子,泛指美女)
朱熹认为“僖者,小心畏忌之名,故以为原无立志,而配以此诗。不知其为贤者自乐而无求者之意也”。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讲男女苟且之欢愉。《毛诗正义》有不同的解读,曰“《衡门》,诱僖公也。愿而无立志,故作是诗以诱掖其君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说:“这首诗也是一位饿饭的破落贵族作的。他食鱼本来有吃河鲂河鲤的资格,……但是贫穷了,吃不起了。他娶妻本来有娶齐姜宋子的资格,但是贫穷了,娶不起了。娶不起,吃不起,偏偏要说两句漂亮话,这正是破落贵族的根性。”